日前,在上海浦东召开的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日本、韩国等国专家 对机器人发展发表了各自的见解。“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体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赵杰表示,我国制造业面对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劳动力结构短缺和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等众多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透露,今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将重点支持机床机器人,同时将重点推进在船舶、汽车发动机、航天、航空、民爆等六个行业自动化车间的应用。
王卫明指出,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主机设计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突破可靠性和稳定性指标,在重要的工业领域推进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示范应用。到 2020 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性的龙头企业;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 45%以上。每一万名工人机器人使用密度达到 100 以上,能够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我国对机器人的需求快速增长。在造船企业中,焊接、涂装等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多。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的焊接机器人、重庆长江涂装装备有限公司的涂装机器人等国产品牌已得到了国内船企的广泛认可。王卫明介绍说,2013 年,我国采购了 3.6 万台机器人,首次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是国产机器人销量仅有9000台,占总销量的 24%,并且大部分为中低端工业机器人。
赵杰也指出,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和集成企业,在RV减速器、伺服电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有了一些突破,在焊接、锻压、喷涂等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升级换代不完整,产业聚集能力还比较弱,存在着诸多劣势。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Arturo baroncelli指出,由于技术的进步、灵活性的提高、质量的改善、成本的降低以及可靠性的提高,近几年来,全球机器人销量年均保持14%的增长率,2013年,全球销售了近 18 万台工业机器人,使全球工业机器人拥有量达到140 万台。具体看来,中国则保持着35%的高增长率,远高于德国的9%、韩国的8%和日本的6%。其中,汽车、电子产品、冶金、化工塑料、橡胶等行业是中国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几个行业,但目前每一万名工人机器人使用密度仍比较低。未来几年,随着行业的需要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机器人市场增长潜力会非常巨大。
日本机器人协会榊原伸介指出,近几年,日本的机器人出口量逐步下降,国内销量小幅增长。而在出口的机器人当中,亚洲所占比例最大,去年,日本出口亚洲的机器人比例占出口总量的51.3%,比2011年增长了1倍多。无论是出口还是国内销售,多关节机器人销售情况最好,2013年,日本多关节机器人销量占总销量的近70%。
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会会长Chul Hue Park对韩国机器人发展现状及未来政策作了解读。他介绍说,长期以来,韩国政府非常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2003年,韩国政府将机器人产业确定为下一代的发展引擎。2008年,韩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机器人发展的法案,促进了韩国机器人产业的全面发展。目前,韩国拥有30多个机器人研究机构,共有1万多名员工在400多家机器人企业中工作。韩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笔资金资助机器人研究。2011~2013年,韩国政府先后投入了7200万美元以资助多个机器人项目。
对于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发展,不久前麦肯锡公司进行了预测。到 2025 年,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产业应用创造的产值为1.7 万亿~ 4.5 万亿美元。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战略型新兴产业。目前许多机器人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的最高点。2009 年,美国制订了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框架,明确要求发展工业机器人,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开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新一代机器人。日本也制订了机器人技术长期发展战略,将机器人产业作为七大重点产业之一。欧洲提出了欧洲机器人领域路线图,同时还提出了由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机器人协会合作完成的火花计划。榊原伸介表示,今年 6 月24 日,日本颁布了新的机器人发展战略《未来挑战》,提出开发更多的机器人,来应对熟练操作工短缺的问题,同时希望借全球化发展趋势之机,拓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并挖掘机遇。hul Hue Park表示,韩国已制定了2020年机器人发展计划,重点发展灾后救援机器人、工厂用机器人以及家用、医疗机器人,并希望到2020年机器人市场产值达到250亿美元,成为韩国的一个主要支柱产业。
王卫明指出,我国对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度重视。2013年年底,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今年3月,工信部又召开了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会。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爆发性态势。为了实现当前和今后的目标,工信部确定了几个主要任务。
一是显著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根据船舶、电子、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的需求开发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攻克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并且形成生产力,使创新资源和要素能够得到有效的汇聚和深度的合作,明显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是培育产业集聚,建立以工业机器人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为牵引,零部件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骨干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在产业布局方面,要引导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趋势和规模,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有序地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区域差异化。此外,要在物流、国防军工等方面实现自主品牌机器人的示范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生产,促进工业领域的产业升级。
王卫明强调,要制定一批关键技术标准、重点应用标准,以充分满足机器人产业所需求的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工业机器人设计、研发、检测、试验、验证、认证认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第三方检测认证体系;加强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突破智能化核心机器人共性技术和学科交叉带来的新技术;引导国内企业和优势企业进行研发合作,实现我国机器人技术走出去。
王卫明表示,国家将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今年已经安排了面向专项机床开发和生产的机器人开发项目。同时,加大机器人在船舶、飞机、民爆、传感器、仪表等制造行业应用示范的推广力度,提升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