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大数据为制造业开辟转型新途径 |
| 内容来源:中国工业报记者 于 慧 浏览次数:1477 更新时间:2016-05-18 | “制造业是产业的支撑,制造业的新曙光在于新业态的培育,在于新旧动能的转换,而其中大数据将发挥不可替代的、划时代的作用。”贵州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马宁宇在日前由清华大学举办的“迎接制造业新曙光:大数据助力制造业升级”论坛上如是说。 马宁宇指出,大数据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最新趋势,代表着新技术,蕴育着新业态,必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变资源配置方式,提升各个产业效率以及政府治理能力。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文件,为制造业大数据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工信部在解读《促进大数据发展纲要》中重点提到,利用大数据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将产生重要影响,为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通过对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辅助决策,拓展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给人类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伴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部分传统制造业,昔日风光已不再,转型升级举步维艰。 可以说,大数据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途径。在数据爆炸的时代,制造企业获取、管理和利用到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若能对数据进行科学的采集、组织、分析与利用,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就能提高生产率、利润率和企业综合发展水平。 浙江胄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伟光说,面对现阶段制造业下行压力大、劳动力成本提高和生产效率低的现状,中国要积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贵生指出,面对需求“井喷”的结束,制造业的出路、创新的方向,在于满足、发现并挖掘需求。吴教授认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要认识到市场资源的重要性,重新认识深度需求,并重新思考创新。 关于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的思考,吴贵生提到要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注重颠覆性创新,将“广义”需求作为核心定位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将制造与服务相融合,探讨符合中国需要的进步道路,从而实现制造业的升级。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王建民教授在论坛上分享了他对工业大数据的理解。他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在产品周期的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回收利用。智能制造包括智能产品、生产、服务和回收,而制造业的信息化需要互联网数据和物联网数据的支持。 作为《中国制造2025》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的起草者,王建民表示,要做原来信息化当中做不好、没做完的事情,并研制自主的工业大数据平台,让数据为创新服务,将工业大数据留在中国。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