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71位高校骨干正式挂职南京科技镇长 |
|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 浏览次数:2084 更新时间:2014-10-09 | 日前,第七批科技镇长团的71位成员正式挂职南京科技镇长。这批有着博士、教授头衔,主要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骨干,在接下来一年里,将在新的岗位上,把高校院所里的科技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南京的区、街、开发区。 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起,已有197人来宁挂职科技镇长,涉及栖霞、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和南京开发区。在最基层的科技岗位,他们背靠高校,面向南京,起到了高校院所、企业、政府产学研合作三螺旋结构的轴心作用。 对接转化科技成果,他们是“专业选手” 今年秋季开学,第六批科技镇长团江宁团团长戚湧又回到了熟悉的南理工校园,担任电子工程和光电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与以往开学忙的事不同,他开始张罗着盘点院里的资源,看看有什么可以在江宁区实现转化。 挂职之前,戚湧是南京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在南京当了两年科技镇长,算是“元老级”的人物了。来南京地方挂职的第一个月,戚湧拜访区内企业南京新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传统型企业。企业老总说,一直想转型升级,但苦于缺乏技术。戚湧便邀请南理工能源与动力学院的教授和专家走进企业。经过洽谈,双方决定共同开发智能电网电力自动控制产品以及电力自动智能化装备研发技术。 “这一小试牛刀让我惊喜不已,之后我想方设法推动江宁和南理工的合作,共建协同发展基地。”戚湧说,在他挂职的两年里,南理工和江宁区2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共建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 科技镇长、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老师潘忠成干脆把栖霞区里的引才团队拉到了哈尔滨,拜访了哈工大、东北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对接专家教授160多名。在潘忠成的“撮合”下,有3位教授已经成功申报成为南京“321”人才,由他们创办的“混粉电火花加工机床”、“抗污染膜材料研制及专业化”、“城市地下水道智能系统”等项目已成功在栖霞安家。 对于人才来说,申报科技项目是件很头疼的事,市里的、省里的、部里的,看得大家眼花缭乱。科技镇长、滨江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马明星,挂职前是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系副主任,这些对于他来说驾轻就熟。他专门建了一个开发区的QQ群,解读政策,并对具体项目进行指导。在他的服务下,这几年,江宁滨江开发区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开发出来的产品也堪称“新奇特”:有线电视机顶盒可以预约挂号;驾车人只踩油门和刹车,换挡由机械手自动完成;还有苹果Iphone特殊教育游戏与应用软件、组织工程皮肤、无人直升机等。 挂职期满,不少人选择辞去高校工作留在南京 根据政策,科技镇长一般挂职一年结束后回到原单位,而团长一般挂职两年。挂职期间,有不少团员“爱上了南京”,干脆辞去原单位职务,直接调任挂职单位工作。 六合区科技局副局长胡彩平眼下正忙着排下半年的高校对接计划:“这几年,南京的高校我们基本都跑遍了,下半年准备去南京周边一些高校,比如中科院合肥分院等,开展产业对接。” 3年前,胡彩平还是南航的一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攻计算机信息技术。挂职2年科技镇长后,他选择了留在挂职单位。“比起在高校,基层科技部门的工作节奏更快,不过,忙碌中也收获成就感。”胡彩平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六合一家新材料企业成功获批省里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扶持项目,扶持资金高达1200万元,这可是六合历史上第一次。为了这个项目,他请专家帮企业指导,为企业负责人讲解政策,前前后后花了好几个月,最后总算成功拿下。 浦口区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80后”小伙何赟绵看起来文文静静。两年前,作为科技镇长的他也选择了从中国药科大学辞职。 “我学的是生物医药,挂职的开发区又是以生物医药为支柱产业,工作起来如鱼得水。这两年,我参与引进的人才中,有15人成功申报南京‘321’人才。”何赟绵说,他现在分管开发区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最近正忙着策划一场生物医药专场研讨会,邀请一批重量级的生物医药企业和高校专家参会,并借机推介园区的创业平台。 业绩不俗,科技镇长助企业申请专利1万多个 翻开南京科技镇长成绩单,他们共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项目数(项)近千个,申请专利1万多个,新建各类研发平台400多个。 “科技镇长团给我市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最直接、最鲜明的变化是,科技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异常活跃,创新效应快速凸显。”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达3万多项、技术专利有7万多项,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南京科技成果转化率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软肋,选派科技镇长,让高校博士、教授直接走到产业化一线,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据悉,接下来,我市将建立“主动上门”机制,重点锁定一批科技镇长拟选派人选,特别是团长人选。与此同时构建“代言南京”网络,加强和以往科技镇长团成员的联系,定期邀请他们回宁走走看看,通过他们口口相传、广而告之,激发更多科技人才来宁创业的热情。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