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么大,还堵车,让你们跑来跑去挺浪费时间。” 在全国人大正式开幕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集团董事长邓中翰代表选择用电话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的采访。
不过,按照邓中翰设想中智慧城市该有的样子,未来某一天,“堵车”问题将因为人工智能的指挥调度而大为缓解。
“未来五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非常令人兴奋。”邓中翰认为,“十三五”期间,人工智能会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比如电子商务、安全监控、医疗和生物科技等。
但他还有忧虑,——是他研究多年的芯片。
“芯片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源头,可谓‘得芯片者得天下’。”邓中翰说,“能否开发出具有超高运算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芯片,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争霸的关键。”
智能时代,通用处理器(如CPU和GPU)的局限性逐渐显现,芯片厂商、科技巨头都在推出新产品,试图在基础层面领跑智能时代。谷歌的TPU、IBM的TrueNorth,还有概率芯片……这些都号称“为人工智能而生”。其实,中星微也在去年推出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处理芯片,并实现了量产。
“我国专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企业数量有限,且总体的研发投入能力有限、持续创新能力较弱,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邓中翰仍表示,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自主芯片研发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在科技进步浪潮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邓中翰强调。
这次两会,他带来的就是人工智能芯片的相关议案。邓中翰建议,由科技部牵头加大对自主芯片研发的支持力度,发改委和财政部予以项目立项和经费支持;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自主芯片开发的投入力度,在目前重点支持制造企业的同时,注重对芯片设计企业的经费支持。
标准,也是邓中翰屡次强调的。他认为,应该注重将先进芯片技术转化为自主标准,统筹推进科技、标准、产业的协同创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自主标准的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在技术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形成支撑产业升级的标准体系,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准入门槛。”邓中翰说。
邓中翰觉得,目前人工智能只是露出了冰山一角,还有诸多潜力有待挖掘,也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答。“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积累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若能在战略层面制定系统的推进计划,会给我国带来实现弯道超车、提升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