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掌握共性技术发展趋势 夯实钢铁产业发展基础 |
| 内容来源:中国工业报 浏览次数:1435 更新时间:2017-10-26 |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以及系统集成化的思维理念,为钢铁工业的日趋强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日前举行的2017(第六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指出,我国钢铁工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重大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开发等方面仍缺少原始创新,重大工艺技术和装备仍以“学习跟随”为主,科研成果转化也有明显差距,钢铁强国呼唤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我国钢铁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已经实现了系统化、精密化、大型化、绿色化、连续化、自动化。 李新创指出,我国钢铁产业拥有全球最大、最活跃的内需市场,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多、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最快、最及时的客户服务。总体判断,我国钢铁领先世界的时间跨度将超过曾经的英国、美国,可能达到百年之久。 不过现实情况是,我国钢铁工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对此,2016年2月我国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按照2017年我国钢铁产业去产能任务要求,上半年彻底取缔“地条钢”,除了不属于界定范围的所有中(工)频炉生产线,不论规模大小、生产装置新旧程度、是否配置钢水精炼手段和连铸、轧钢装备是否配置除尘设备等环保设施等,都属于“地条钢”范围,都要依法取缔。 李新创认为,尽管钢铁行业去产能界定范围仍存在争议,但中(工)频炉生产建筑用钢肯定要全部淘汰。钢铁去产能政策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和技术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具有强制性,倒逼不符合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以及相关标准要求的产能退出,引导钢铁企业向环境保护要发展空间,向能源节约要发展效益,向质量品牌要发展市场,向安全生产要发展保障,向工艺技术要发展基础,促进钢铁企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15年1月,我国新《环境保护法》施行,《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排放物标准》、《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8项针对钢铁工业的新标准同步实施。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全国各地环保执法力度明显加强。赵沛透露,最近,环保部决定修改《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拟将烧结机和球团焙烧设备颗粒物限值从每立方米小于等于50毫克调为每立方米小于等于20毫克、二氧化硫限值从每立方米小于等于200毫克调为每立方米小于等于50毫克、氮氧化物限值从每立方米小于等于300毫克调为每立方米小于等于100毫克。 赵沛认为,《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排放物标准》修改后更偏严格,企业难以达标。由于缺少相应BAT技术,企业难以实施,未来环保压力将迫使我国钢铁企业不断开发新的环保技术。因此,我国钢铁产业要积极推行绿色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体系,通过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物流和智能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经营服务,促进钢铁企业因地制宜地升级成为智能型企业。而且,要开展深入的基础研究,发展重点工程所需关键钢材,提高大宗钢材的质量稳定性和适用性,不断提升钢铁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 赵沛表示,未来,我国钢铁产业共性技术发展将呈现节能减排集成技术、高炉高风温技术、高炉长寿技术、生产过程和生产管理智能化技术、高效低成本转炉生产洁净钢集成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无头轧制技术、烧结脱硝技术、新一代电弧炉复合吹炼技术、钢结构综合技术等发展趋势。我国钢铁产业在核心和关键技术、科技支撑和创新引领等方面,有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