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年销量超万台,人形机器人… 
4 CIHS2024招展有序 招商精… 
4 江苏开展“高级蓝领”技… 
4 三月末我省民营企业用工… 
4 江苏首次推介制造强省建…
4 扬州广陵举行软件信息 暨…
4 聚焦市县,江苏多点发力厚…
4 以场景创新带动产业落地
4 高新技术产业扛起“半壁…
4 2024年4月19日,第二届智…
  法律法规 更多..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
4 省科学技术厅 省发展和改…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4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
4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军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指南(第一批)

内容来源:江苏机械门户网      浏览次数:2012      更新时间:2018-05-02

科工技〔2018〕246号


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全社会优势力量资源参与军工智能制造科研任务,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制造能力,现公开发布《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军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指南(第一批)》(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1)。


请根据《指南》和《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管理办法》(科工技〔2010〕136号)有关规定要求开展项目论证,编制项目建议书(详细要求参照附件2),于2018年5月25日前按规定渠道报送我局(项目建议书3份,同时提交电子文档),并附带项目汇总表(见附件3,EXCEL格式)。


联系人及电话:科技与质量司,裴毅东,010-88581182。


附件:1.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军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指南(第一批)

2.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建议书初审参考标准

3.国防基础科研申报项目汇总表(格式)

                                           

国防科工局


附件:1.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军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指南(第一批)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先进工业技术领域,以提升军工产品核心制造能力和质量成本效益为主要任务,聚焦设计方法、制造工艺、试验测试、仿真验证等科研生产关键共性和基础前沿技术,注重工程化应用导向,注重创新能力载体产出,注重与条件建设结合,突出设计工具、试验平台、测试系统、工艺装备、工艺规范、理论方法、基础数据库等成果形式。


本批指南主要依据《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2025》《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军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及《“十三五”国防基础科研指导意见》,依托军民口领域有关专家组成的专题专家组论证编制,属于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先进工业技术领域范畴,重点针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特点和军工行业智能制造基础前沿技术发展需求,发布模型驱动的协同研发、军工制造装备/单元智能化升级、军工智能制造生产线效能提升3个方面共23个项目研究方向。


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请人、申请单位和申请流程应符合《国防科工局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管理办法》及保密管理有关要求。非中央直属民口企业和民营单位通过所在行政区域的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申报,其他单位通过项目主管部门申报。


(二)项目申报要加强与民口、军队有关科研计划的协调,做好与已实施的军工科研项目的衔接,确保申报渠道的唯一性,避免重复。滚动支持的项目要明确研究目标和技术指标跨越等级和台阶。


(三)项目申报单位(包括合作单位),对同一项目不得进行交叉申报或参与,且项目申报单位(包括合作单位)数量不超过2家。民口民营单位牵头申报项目,须选择一家军工(潜在)应用单位作为合作单位。


(四)项目申请人应是(牵头)申报单位的正式在编人员,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务,能够担负起项目研究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同时,2019年没有负责的国防基础科研在研项目。


(五)项目申报要在本指南发布的内容范围内。项目申报单位可选择指南中某一项目研究方向,自主确定项目名称和内容,突出新概念、新方法、新路径,体现原创性、探索性、颠覆性。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国拨资助强度为100万元~300万元。


(六)有关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论证,严格控制项目申报数量和经费总额,确保项目编报和论证质量;立项论证质量将作为下一年度本部门(单位)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主要内容


围绕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迫切需求,面向协同研发设计、智能制造装备/单元、智能制造生产线等领域,开展军工智能制造基础性、前沿性技术探索研究,取得一批基础性、前沿性、引领性创新成果,为建立完善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军工智能制造能力体系夯实技术储备,有力支撑武器装备研制生产。


(一)模型驱动的协同研发能力提升行动


围绕新一代军工产品跨领域、跨地域高效快速设计的迫切需求,着眼提升军工产品协同设计能力,在基于模型的系统综合设计与虚拟验证方面,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研究:虚实结合的产品数字孪生技术;智能交互与可视化设计方法;面向智能设计的数字线技术及应用;模型驱动的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设计技术;面向智能设计的作战概念模型化设计技术;基于模型快照的作战系统虚拟构建技术;智能再制造基础理论与方法。


(二)军工制造装备/单元智能化升级行动


围绕军工制造装备高效、精准、精细、复合、绿色的迫切需求,着眼提升军工制造装备/单元的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水平,在工业机器人方面,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研究: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自适应装调控制技术。在典型工艺环节智能装备/单元方面,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研究:基于在线状态的智能运行过程重构控制基础技术;面向军工产品装配现场的可穿戴技术;制造过程状态智能监测理论与方法。在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单元方面,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研究:面向军工产品精准配送的智能感知网络构建技术;军工产品物流系统智能调度与协同控制方法;仓储智能物流车能源管理技术。


(三)军工智能制造生产线效能提升行动


围绕军工产品生产线设备网络互联互通和智能化集成、生产线加工精准执行、生产过程动态排产及智能调度等迫切需求,着眼提升军工产品生产线效能和质量安全,在多品种变批量智能柔性生产线系统构建方面,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研究:武器装备制造生产线虚实状态同步映射建模与分析技术;武器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线软件定义方法;基于流式大数据的弹装零部件优化选配与控制方法;多品种变批量制造执行过程柔性重构及控制方法;信息物理融合的精准执行过程仿真与控制方法。在复杂精密军工产品智能高稳定加工/装调生产线系统构建方面,重点开展复杂装备精密传动系统/执行机构智能制造基础技术研究。在含能材料智能安全制备与装填装配生产线系统构建方面,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研究:药柱压药载荷自适应控制技术;新型固体推进剂用高能量密度炸药自动化处理技术。


联系方式


联系人:国防科工局科技与质量司 裴毅东

联系电话:010-88581182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