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国》上映两个月,全国票房突破4.7亿元。作为摘得世界超算最高奖“戈登·贝尔”奖的团队核心成员,当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研发部副部长甘霖在大银幕上看到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时,心底升起的骄傲与自豪久久难以平息。
结缘“神威”,
触摸到了“中国梦”
时光回到2015年12月,正值我国第一台国产众核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研制与组装的关键时期。此时正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的甘霖,受导师之邀,欣然来到位于无锡蠡园开发区的国家超算中心研发基地,成为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青春团队中的一员。
“刚到基地,发现机器是全新的,硬件是全新的,软件与应用完全跟不上。但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大家的劲头却非常高涨。”甘霖说,当他第一次触摸到“神威·太湖之光”的机身时,仿佛触摸到几代中国超算人的梦想:开发中国自己的“能用、好用、耐用”的超算系统,让世界看到中国超算的力量!
当时,甘霖和伙伴们除了要进行机器的试算与调试外,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为这款完全国产化的超级计算机打造属于自己的系统。阴冷的冬日,甘霖在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狂写代码,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炎热的暑假,他和伙伴们围着大风扇研究算法。
2016年6月,德国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神威·太湖之光”首次亮相,一举夺冠。“许多人问我,世界最快计算机到底有多快?这么说吧,如果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神威·太湖之光’只需要花1分钟就可以完成了。中国超算,就是这么牛!”甘霖自豪地说。
问鼎“戈登·贝尔”,
铸就“最美机器”
在中国超算人的眼里,“神威·太湖之光”是一台“最美的机器”,这不仅是因为它一骑绝尘的超快运算速度,更因为基于这套全球领先的国产超算系统,我国完成了一系列有可能深刻改变人类未来的重大应用成果。甘霖,就是这一系列创新成果的缔造者之一。
2016年11月17日,美国盐湖城,一年一度的世界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即将揭晓。此前,中国还从未获得过这一奖项。
“The winner is ten……”主持人的话音被现场澎湃的欢呼所淹没,甘霖睁开眼睛,伸出攥紧的拳头。“太激动了,中国几代超算人的梦想,终于在神威·太湖之光上实现了!”
这个实现了中国“零的突破”的获奖项目,叫做“千万核可扩展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甘霖是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要获得戈奖,不仅需要有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还要把这个计算机用得很好。”甘霖告诉记者,这个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项目,其计算效率比美国最新成果高出近1个数量级。
2017年,甘霖领衔的团队以“超大规模大气模式模拟”项目再次入围“戈登·贝尔”奖。在准备决赛的日子里,他们每天面对着百万行的程序代码,有的时候,为了精确定位和排除一个细微的程序错误,需要花费几天甚至是几周的时间。
第二次的冲击最终与“戈登·贝尔”奖擦肩而过,但甘霖没有遗憾。“虽然我没有获奖,但是另一项基于‘太湖之光’的成果顺利获得大奖。中国连续两年拿下‘戈登·贝尔’,证明了中国超算的实力。”
面向人类未来,
为中国超算代言
从2016年正式问世至今,“神威·太湖之光”已经收获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四连冠”。与此同时,基于其开展的超算应用达100多项,涉及20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两项“戈登·贝尔”奖。
在国家超算无锡中心,今年刚刚30岁的甘霖,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人”。两年带头冲击“戈登·贝尔”奖的经历,让他从青涩的学生成长为研发部门的带头人。在“神威·太湖之光”的助力下,甘霖带领着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团队,向着一个又一个世界性的超算应用研究发起冲击。
今年,曾获201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冷冻电镜”成为甘霖团队最新的攻坚目标。由他牵头实施的“大规模冷冻电镜蛋白质重构”项目目前初步完成,并正式申报2018年度“戈登·贝尔”奖。甘霖对此很激动:“无论主题的重要性,还是技术的前沿性,这都是一个可能改变人类未来的突破性项目,希望可以由我们中国人率先来完成。”
而这一次,身为项目负责人的甘霖,把团队中更年轻的小伙伴推到前台。同事杨晋喆这样解读其背后的深意:“超算已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的科技制高点。对他来说,团队的成长和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远比他个人获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