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针对新时代下汽车行业三大特征——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发表了主旨报告。在报告中,万钢就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关系,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如何把握好电动化、智能化的新机遇,以及构建智能网联的创新生态等方面谈了他的看法。
去年,在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万钢表示,目前,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正在实现技术和产业的跨界融合。电动化、智能化正在引发全球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把智能化、电动化作为发展方向,有一些国家还限定了传统汽车的销售年限,各大汽车企业也先后发布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路线图、时间表。各国同样也都高度重视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先后颁布了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路线图。
万钢认为,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四个关键核心要素就是安全、绿色、便捷和共享。发展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要促进车、路、人的深度融合,它的应用空间广泛,产业潜力巨大,社会效益特别好。
把握好电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新机遇
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是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正在成为一种融合的生态。今年上半年万钢对电动汽车进行了调研,“我觉得电动车未来的发展要补上里程短板。要增高端,特别是在安全,高效,稳定,一次性指标上提质升级。要强基础,拓展市场,加强创新商业氛围。在智能化方面,推动网路联合,加强安全体系的建设。在共享化方面,要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共用共享,来便利用户,来推动社会发展”他指出了电动汽车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短板。
万钢在报告中指出,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在新时代承担了新任务。一方面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形成汽车社会的新生态,顺应节能环保,带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电动汽车是自动驾驶最佳载体
万钢认为,整车网联是自动驾驶的基础,而电动汽车是自动驾驶的最佳载体。传统燃油车一般分为三套网络,通过网关技术结合在一起,车辆智能系统更新时需要对所有系统进行重构、对所有部件进行升级,并不是自动驾驶的最佳载体。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不同,核心聚焦于“三电技术”,其中的电控技术实际上是一套融合车辆所有信息的传感核心。电动汽车是一个通透的网络,可以将所有新部件和过往的技术结合起来。
万钢表示,智能网联技术和自动驾驶需要一个关键技术架构,需要在车载平台、在网联信息、智慧道路上同时发力。车辆实现智能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关键信息技术上,要有V2X云平台、信息交互、高精度地图、道路信息系统。制定合理的产业标准、进行相关产业立法、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万钢指出,实现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多领域技术的融合,产学研用各方面合作,实现协同创新,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车、路、人的深度融合。
自动驾驶关键领域对外依赖度过高
万钢说,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步十分健康,发展十分迅速。但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快速发展,也显现出一些问题。他认为,中国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在关键领域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核心技术与产品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外依赖度过高,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关键部件还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尚未形成发展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国家战略。发展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顶层设计尚不清晰,导致方向难以聚焦,资源难以整合。部分企业还未认识到自动驾驶汽车发展对汽车技术和产业的颠覆性变革作用,没有进行长远布局,发展资源投入不够。
二是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关键领域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目前核心技术与产品自主创新力较弱,企业积累远远不够,对外依赖度过高、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关键部件严重滞后。
三是信息、通讯、汽车、交通等产业和技术跨界融合亟需加强,尚未形成有效的跨行业组织管理机构和统筹推进机制,互联网产业与汽车产业的结合尚未深入到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决策与控制层面,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尚未实现与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汽车、通信、交通、互联网等跨业融合式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建立。
四是智能化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加强。自动驾驶汽车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没有国家层面的建设规划,制约自动驾驶大规模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万钢认为,要抓住机遇,加快研发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就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凝聚共识,确立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机制;二是确定适合中国产业、市场和交通需求的技术路线和核心技术架构,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培育跨学科人才队伍;三是推动汽车产业、交通和电子信息、互联网产业的融合拓展,实施自动驾驶汽车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项目;四是加快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标准与规范建设,推进应用示范;五是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的伦理研究,促进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合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