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浪潮迭起。
10年前,中国经济破旧立新之际,国务院批复建设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物联网发展的“朝阳”在太湖之滨喷薄而出。
10年后,物联网强劲的“蝴蝶效应”传导至全球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每一个产业,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也给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带来深刻的变革。
作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无锡高新区勇担重任,打造“感知中国中心”。对标“技术创新核心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先导区”三大目标,全区上下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应用牵引,为全国物联网发展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10年磨一剑。无锡高新区的物联网建设从蹒跚起步到蹄疾步稳,取得丰硕成果。目前,聚集物联网企业1200余家, 去年产业规模达到1600亿元,形成全国首屈一指的产业集群。
十年砥砺 努力走在物联网发展前列
发展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这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优先选项。回首10年之路,坚守初心、保持定力、真抓实干,让无锡高新区在中国物联网版图上留下了鲜明的“太湖印记”。全区高起点定位谋划,以其全球的开放视野,在创新发展中着力提升物联网产业的集聚度和引导力。
芝麻粒大小的传感器就能精准感知速度变化,这是美新半导体的最新研发成果。作为国内MEMS传感器的“单打冠军”,该公司副总裁刘海东用“九死一生”来回顾企业这10年走过的历程。“我们刚做传感器时,别人都不知道物联网,觉得太‘玄’。如今,全世界每10台手机里就有一台用我们的产品,轮到我们觉得‘悬’,因为想保持领先就要持续创新。”
感知是物联网的基础跟核心。依托雄厚的微电子工业基础,无锡高新区把智能传感器列为重点支持的方向之一,形成美新半导体、中感微、艾立德、龙微科技等一大批传感器研发制造企业。高新区还建立微纳园,汇集物联网上下游资源,致力于解决传感器产业的材料、工艺、设计、集成等难题,已聚集300多家传感器及相关企业。
一批执着于探索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企业得到迅猛发展。走进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能看到一辆印着“大气VOCS溯源走航车”的白色依维柯。这款“走航车”的核心部件就是“大气颗粒物检测激光雷达”,它可以实现垂直探测近地面至高空10公里—15公里及水平扫描半径5公里—8公里的污染物分布情况。通过“走航车”监控立体区域的污染物分布情况,可以锁定污染源区域,在重污染区域定点扫描探测,将污染信息叠加标注在地图上,来实现污染溯源。一旦污染物超标,激光雷达会自动发送超标预警信息到管理人员的手机或者以邮件方式告知,给政府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物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耦合度不断加深,催生产业裂变发展。近年来,无锡的医院大力推行电子病历。有了它,不管去哪家医院看病,每个人的病史情况等信息都一目了然;小医院看不好的,一键就能转去大医院,遇到疑难杂症还能实现远程诊断。这个项目由无锡曼荼罗软件公司负责建设,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无锡全市已经实现电子病历全覆盖,极大助推了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等制度的推广。
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为高新区物联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总投资50亿元的海尔集团物联生态网基地项目,将打造以服装产业升级改造为切入点的高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集聚区和智慧生活、创新创业示范区;投资30亿元的特康科技AR/VR产业基地项目,将建设智能终端软硬件研发中心、人工智能研发中心、AR/VR数字资产创新中心以及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启明星辰物联网安全总部基地项目将建设全国物联网安全研发中心、华东区域安全营运中心等。
创新潮涌 先发优势转化为领先优势
从并跑到某些领域领跑,引领物联网发展,无锡高新区为什么行?实践表明,必须依靠创新。
去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经过5年5轮10多次标准争夺战后,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主导的物联网参考体系架构国际标准(ISO/IEC 30141)在最后一轮投票中获胜,这标志着我国掌握了物联网顶层架构标准的主导权和最高“话语权”。目前,已有14项物联网国际标准,41项国家标准和25项行业标准从无锡高新区走出,抬升了我国物联网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目前,无锡高新区拥有物联网重点研发机构31家,占全市的70%;物联网发明专利3100余件;集聚物联网从业人员6.99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过1万人。今年5月,无锡高新区向全球的创新创业者发出热情邀约:每年将投入5亿元人才基金和百亿元物联网专项基金,聚焦物联网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发展,真正形成人才与产业比翼齐飞,更大力度推动该区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建设。
从长远看,新兴产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需要技术的积淀和突破。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去年成立,重点围绕物联网及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开展研发,已形成全自主核心技术、独立生态、可定制化功能并产品化。成立仅半年时间,就成功申报两项专利。车联网是促进中心实行重点应用突破的又一领域。结合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建设,促进中心围绕智能视觉定位系统、车载终端系统、V2X安全应用解决方案等车联网技术路线主要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商业模式创新,让物联网渗透进入更多行业。阿斯利康在无锡高新区成立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这是首个由制药企业设立的医疗创新合作平台,旨在探索创新的健康物联网诊疗一体化全病程管理解决方案。同时,阿斯利康在无锡率先试点全国首个国家胸痛中心模式,致力于实现全市急救一张网,用智慧物联力保胸痛患者“生命线”;阿斯利康还深入应用智慧科技,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成立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让重疾慢病实现一站式“智能”管理。
拓展物联网应用场景,为各行业赋能。无锡高新区出台“加快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无锡高新区还与阿里云合作,打造一个覆盖更广范围的物联网底层平台——飞凤平台。它不仅可以嫁接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子系统,更将通过跨界融合探索全新的物联网应用模式。
应用驱动 产业活力全面释放
权威专家认为,全球正迈向物联网2.0时代,其重要标志是:一个集成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在内的多维度物联网生态系统在加速构建。
确实,伴随高速无线通信、窄带物联网等技术标准的突飞猛进,已让万物互联的梦想照进现实——从产业转型升级,到日常衣食住行,再到众多模式创新,物联网世界边际浩瀚,包罗万象,令人仰望。
革故鼎新,世界在变。谁拥有智能制造,谁就将拥有美好的未来。在无锡高新区,这句话俨然成了一种现实。作为产业高地,无锡高新区制造业实力雄厚。物联网产业突飞猛进这十年,充分与高新区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了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瀚云科技立足于开放型、生态化的瀚云HanClouds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场景挖掘需求”,目前在光伏电力、高端测量设备远程运维、飞行品质监测等行业及领域积累了丰富案例,形成了多个行业云。仅仅运行一年半,瀚云HanClouds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吸引各地超过1900家工业企业入驻,平台上活跃的工业设备数超过20万。
目前,无锡高新区已建成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出8家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商,其中江苏海宝i-MES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平台APP成为国家级示范平台,还有3家入选省级示范平台;累计建成省级智能车间26家和市级智能车间47家,拥有上云企业360多家,形成了数据采集、平台服务、分析应用的产业链条。
借助物联网,智慧养老走进了生活。在百禾怡养院,每一位老人都佩戴着一个智能卡。“它是老人的‘贴身护卫’,通过人员定位系统、紧急呼叫系统等传感设备的应用对老人进行24小时实时定位。”百禾怡养院负责人介绍,老人如遇紧急情况,只需轻按智能卡上的“SOS”按钮,屏幕上立刻就会显示出老人的名字和位置,护理员可以迅速赶到老人身边进行处理。如此及时、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源于中科西北星自主研发的“智慧健康养老管理服务云平台”。平台采用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实现了老人定位求助、老人卧床检测、老人防走失等功能,还可以为老人提供差异化的护理服务。
10年来,无锡高新区共承担了国家和省包括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在内的共125项示范应用。这些应用助力无锡高新区物联网企业从200多家增长到目前的1200余家,形成覆盖传感设备设计和制造、数据收集和传输、智能应用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和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了物联网理性发展。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在探寻通往万物互联的道路上,无锡高新区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创业赋能,为创新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