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一直是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最亮眼的“物种”,而今年,一大批展会上首发的机器人,出现了有趣的“进化”:如果说过去这个群体是以力量、速度、吃苦耐劳著称,那么,如今一些革命性技术方案的出现,使得 工业机器人越来越柔性、越来越有灵性。
有触觉的机器更像“血肉之躯”
机器人展馆内,上海非夕 机器人公司带来的一款“按摩机器人”引人注目。坐在它身边,把胳膊放在桌面软垫上,按下“开始”,“手持”按摩球的机械臂就会移动过来,用适中、舒缓的力道,完成它的按摩任务。
非夕副总经理胡晓平透露,这台名为“拂晓”的机器人,每个关节都加装了高精度压力传感器,通过AI(人工智能)算法聪明地利用相关压力数据。
触觉使盲人可以成为不错的按摩师;而对“拂晓”来说,它可以在更多传统机器人无能为力的场景下游刃有余。比如插插头——“拂晓”可以捡起网线,将插头轻巧送到接口附近,靠手指试探、微微用力,摸索出准确位置,再发力插入。
类似“拂晓”的设计思路,也出现在国内另一家轻型工业机器人企业珞石的展品上。珞石首发的柔性机器人xMate,也在每个关节加装传感器,从而具备全身压力感知功能。xMate非常适合器件插拔、精密装配等场景;甚至在对柔性要求远高于工厂的手术台上,它也有能力施展身手。
行业格局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据工博会组委会介绍,今年, abb、 库卡、优傲、电装等国际机器人企业,以及非夕、珞石、节卡等本土创新者,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发布了新一代协作机器人。而在工博会期间举行的国际机器人峰会上,主办方首次把小型协作机器人企业作为重量级嘉宾,邀请到VIP席位。这表明,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 应用场景,正在从“粗活”转向“细活”,其使命也从“机器换人”向“与人共舞”转变。
长期以来,工业机器人的岗位集中在流水线上——作为焊工、漆工,或是在仓库作为搬运工,而这些市场目前已相对饱和。随着机器人应用越来越重视其他工业场景,比如劳动密集的消费电子、家电等行业,机器人企业必须在“巧劲”方面下更多功夫。
此外,由于消费电子行业迭代速度飞快,机器人也必须更多赋能。在通用机器人技术尚未出现本质突破的情况下,最合理、最实际的方案,就是让机器和人一起工作,以人的智慧和适应力,帮助机器应对多种任务。
“从现在到2025年,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的年均增幅将超过50%。”在协作机器人市场占据全球最高份额的优傲公司总裁尤尔根·霍伦援引了这个数据。霍伦说,中国,仅仅是和人一起在机床旁拧螺丝、打磨毛刺、或是搬东西,这个机器人市场就可能在2025年达到400亿元,“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机床,将是全球协作机器人最有潜力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