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江苏省创新产业协同发展…
4 跌宕起伏十余载 中国机床…
4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经济…
4 今年出去玩儿,有这些好消…
4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第二次…
4 2025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
4 第七届民用航空发动机与…
4 专家详解中国空间站未来…
4 集成电路超过手机,成为中…
4 2025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
  法律法规 更多..
4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4 办法公布!2025年起弹性退…
4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4 中国出台能源法 专家称多…
4 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
4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制造…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张瑞林:机械齿轮转动铸就创业人生

内容来源:新华报业网      浏览次数:1188      更新时间:2019-12-12

剪切、加热、淬火、成型……在南通企业江苏广和科发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生产产品模型,几道工序下来,完成了配件的“浴火重生”。二十多年来,江苏广和科发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从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变,靠着创新向前发展。

不惑之年勇创业

张瑞林,一个从濒临倒闭的国企走出来的车间班长。那时的他已经四十五岁了,凭借着敢于冒险的精神和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劲,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现已成为江苏广和科发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20世纪70年代,刚从大专毕业的张瑞林进入南通当地的粮食机械厂做学徒,学习普通车床加工和模具开发技术。苦学几年后,熟谙机械操作的张瑞林被挑中成为车间班长。

20世纪90年代初下海潮开始风靡全国。1994年,张瑞林辞去了粮食机械厂的铁饭碗工作,揣着从亲朋好友那借到的五万元,注册了公司营业执照,开始了他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历程。“刚开始支持我创业的人很少,我个人的脾气也很急躁,好听的话、拍马屁的话,我从来不说也不会说,我只会老实做事。”张瑞林回忆道。

张瑞林认为,踏实守信是做生意成功的第一要义。创业初期,张瑞林接的都是别人不愿意接的小单子,并给合作的企业提供额外的不收费的服务。“人家不愿意做的项目,我们愿意。做得好了,人家自然会把资金给你。”也许正是张瑞林的这种精神,才能取得合作对象的信任,让他在成功的路上不断前进。他说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更是一个“务实的人”。

埋头苦干获成功

成绩的背后,是实力,而实力源于埋头刻苦的努力。从公司创建开始,每一个齿轮机械转动的背后都是张瑞林付出的心血。

张瑞林用多年的积蓄购买了一台小车床,办起了机电制造厂,拉开了创业的序幕。“最初都是做些价格低廉,别人不会做,也不愿做的杂件。刚开始时,一个月才几千块钱的加工费,可所做的杂件涉及十多家厂家。”渐渐地,拥有二十多年车间工作经验的张瑞林在南通当地积累了小小的口碑。南通醋香厂开始和张瑞林进行合作,提供生产醋片的机器,运用于香烟头、纺织布的生产。张瑞林当时没有帮手,下车间、做材料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每天起早贪黑,晚上就睡在车间。在工作中他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还给自己定下了“不完成当天任务不准吃饭”的规矩。付出的艰辛,终于换来了成功的甘甜。产品质量得到了南通醋香厂的肯定,这一单利润达到20%左右,给张瑞林带来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到了1995年,张瑞林已经将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华能电厂开始和张瑞林合作做产品,主要生产德国单线阀管,这一单总产量共500多支阀管,又给张瑞林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他租厂房,添置了几台数控自动车床,扩大规模生产;遇到零件加工难题,他频繁请教工厂里的老师傅,积极和企业沟通,反复请人上门改良设备以适应复杂生产,倾注了心血的产品最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通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从小作坊到大公司,张瑞林铆足劲儿干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口口相传,陆续有南京、珠海等地10多家企业找到我。”张瑞林说,公司近一两年购买了日本400多万元的维修机器,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匠精神谋发展

这么多年来,张瑞林的公司以“钻研、创新”为宗旨,不断提高机械加工、制造的专业化素质,尤其在高精度机械零部件加工、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还可以根据不同客户对于产品技术参数的不同要求订做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大型企业的好评,并长期与公司保持定点生产、合作关系。

如何保证企业发展常胜不衰?张瑞林的对策是加强企业内功修炼。“除了请资深业务员与客户加强沟通,我自己也加强国际贸易知识学习;加大设备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他说。此外,企业还每年投入10多万元,邀请专家对员工进行精益生产培训,“希望员工能学到更复杂、更高精度、更多类型的配件加工技能,适应不同客户群。”张瑞林说。

张瑞林认为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创新能力是必备的素质,一成不变是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最致命的毒药。企业要想常胜不衰,保住效益,就必须时时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永远争做行业第一,这样才能成为胜者,在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

要发展好制造业,人才十分关键。张瑞林说,团队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需要“主内”和“主外”的不同人才,耐心的“总管”和具有战略眼光的“领袖”、技术与市场两方面的人才都不可缺。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不但要有提出可行性建议的人,还要有能不断发现问题的批判性成员。

20多年前,公司注册资本只有5万元,年营业额几万元;如今,公司注册资本达到800万元,年营业额超过3000多万元。张瑞林没有满足,他说:“我必须有更多的智慧,做更多的事,让我的企业更成长。我相信我能办到。”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