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对外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该意见稿公示期将到2020年5月7日。
记者从同时公布的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说明中发现,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一是删除了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为更好激发企业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更大发展空间,删除了第五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同时,强化对企业生产一致性和售后服务保障能力的要求。
二是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50号)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生产企业连续两年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特别公示。《准入规定》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特别公示的要求应与其保持一致。
三是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过渡期临时条款主要适用于《准入规定》实施前已获得准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要求其在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遵守有关过渡性规定,目前过渡期已经结束。
四是删除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发改委已于2019年实施《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投资项目需遵守该规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不再予以适用。
从修改的四项内容不难看出,最为关键的就是删除了对新能源车企“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大大降低了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门槛。早在今年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时间截至2020年3月10日)对现行《准入规定》进行了多达10处的删减和修改。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将原规定第五条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中的第三款“设计开发能力”的大部分核心内容删除,修改为“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技术保障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而此次《征求意见稿》则删除了第五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了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将不再作为审核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核心指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技术门槛将大大降低。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表示,此次调整实际上是政府减少准入管理的内容,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下一步发展要更多的交给市场。“我认为,这一次是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再度提升市场作用、践行放管服要求的体现。调整后的关键在于市场是否认可产品,而不是说‘地方认为你行,你就行',最终企业是交给市场来检验的。”降低准入门槛,提升验证门槛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化的体现。经过很多年的培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步不能只依靠政府的帮扶,最终还是要回归市场本身。此前曾提到的,鼓励科技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都是在用市场化手段对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调整。
对于此次修改,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生产前端,事实上产品才需要更细致的法律、标准来规范”。他认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准入制度的规定过于细致,有很多指标其实是很难标定的,比如说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其实,新能源汽车的重点是产品,应该把产品放在市场竞争中去优胜劣汰。
对于是否需要和允许代工,王秉刚认为,代工实际上还是企业行为,其中包含了诸多评估因素,消费端收紧之后,企业更要判断代工是否值得,因此新规不会引发大规模代工潮。
工信部表示,此次修改后的《准入规定》将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网站微信公众号 欢迎大家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