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欧其:严禁“两高一低”企业和项目“乔装打扮”进入中西部 |
| 内容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浏览次数:1312 更新时间:2020-05-19 |
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对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欧其指出,目前,我国区域协同发展呈现开放合作程度加深、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新特点。然而,在经济快速崛起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重规模轻质量、地区间产业引进过度竞争、产业层次不高、配套能力不强、优质劳动力资源不足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产业转移的实际效果。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问题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2010年,在国务院颁布《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先后设立了8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与经验。欧其认为,从实际成效来看,中西部地区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以承接转移促产业升级,在产业基础、硬件设施、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但是,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低附加值同质化较为严重。中西部地区承接的大都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科研型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乏力,即使承接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但仍然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生产环节,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一些产业园区建设陷入粗放式扩张和量的扩展状态。
二是承接化工企业西迁存在盲目性。很多中西部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的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认识不足,也不考虑自身是否真正具有发展化工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纷纷出台“最优惠”的招商政策,创造种种便利条件,大力引进东部地区列入关停并转目录的化工产业和企业。
三是工业园区监管成为短板。当前,中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如火如荼,但监管力度和监管能力却远远跟不上,工业园区堂而皇之把“生态示范园区”“节能示范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称号变成了非法排污的遮羞布。一方面打着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旗号去争取相关的政策支持,一方面却又明里暗里污染环境。
四是人才匮乏增加安全风险。中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供给存在较大困难,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缺乏专业知识支撑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更容易导致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当地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考验。
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
欧其指出,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产业转移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以说,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欧其表示。
近年来,在东部沿海地区“腾笼换鸟”的推力之下,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更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落后产能、淘汰产能、“两高一低”企业和项目纷纷随着鼓励政策的实施“乔装打扮”混入其中,对当地经济和税收贡献十分有限,对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却造成极大威胁,长此以往必将严重阻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甚至加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为了更好地解决中西部产业承接中存在的问题,欧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实现产业承接与精准招商紧密对接。强化软环境建设,实施产业链招商,实行企业创新力评价。二是实现产业承接与区域协同深度融合。制定跨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实现跨区域要素自由流动,强化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三是实现产业承接与环境保护协调共赢。建立产业环境指标监测查询机制,建立两大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机制,建立区域联防联控环境污染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环保风险评级机制。四是实现产业承接与人才培养互促互动。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激励政策。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