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 
4 盐都向“新”而行,工业强… 
4 链群融合,这里的机器人格… 
4 年销量超万台,人形机器人…
4 CIHS2024招展有序 招商精…
4 江苏开展“高级蓝领”技…
4 三月末我省民营企业用工…
4 江苏首次推介制造强省建…
4 扬州广陵举行软件信息 暨…
4 聚焦市县,江苏多点发力厚…
  法律法规 更多..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
4 省科学技术厅 省发展和改…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4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
4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王会生:破除融资瓶颈 提高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内容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浏览次数:1047      更新时间:2020-05-27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王会生表示。

 “去年11—12月,我在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实地调研,从解决融资难问题的角度,了解了民营制造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王会生说。

  王会生表示,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民营制造业企业是重要主体。截至2019年底,科创板已上市的52家制造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5%。但是,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的贷款仅占新增贷款的40%,与其在技术创新中的比重不相匹配。同时,直接融资比重太低,2018年我国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仅为1.9%,对科技创新有独特支持作用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融资规模仅相当于社会融资规模的6.35%。融资难制约了民营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并影响到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此,王会生建议,一是鼓励国有资本参与民营制造业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破解“不愿贷”。在平等协商、相互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国有资本以相对第一大股东的比例参与民营制造业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股权架构上,确保非公资本占比超过51%,在法人治理结构上,确保非公资本在董事会中占有相应席位。通过这样的股权架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混改意愿强的民营制造业企业改制为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从所有制上破解“不愿贷”。同时,将国有资本的规范与民营资本的灵活相结合,国有资本的监督与民营资本的激励相结合,国有资本的公平与民营资本的效率相结合,在加快创新中实现“国民共进”。

  二是多方协力,落实尽职免责机制,创新商业模式,破解“不敢贷”。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牵头对民营制造业企业摸底调查,加快建立并利用跨政府部门的大数据共享平台,遴选出管理规范、核心团队创新能力强、产品具有国产替代作用的民营制造业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名录库”,并定期更新。银保监会、商业银行对入库企业实行差异化信贷考核标准,适度放宽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完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尽职免责机制,从机制上破解“不敢贷”。同时,鼓励商业银行与政府主导的优质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发起设立“民营制造业企业投贷联盟”,逐步扩大“产业基金+银行贷款”的合作规模,从商业模式上破解“不敢贷”。

  三是针对技术创新特点,制定专门的信贷标准,破解“不会贷”。针对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周期长、投入大、市场开拓难等特点,商业银行要落实相关政策,加快制定可操作的信贷规则,将创始人专业专注、知识产权等作为授信的重要标准,设计出适应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特点的信贷产品,匹配贷款期限与技术创新周期,破解“不会贷”。

  四是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破解“不够投”“不够长”和“不够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做大做强做优的相关政策,如取消投资民营制造业企业上市后股权转让环节的增值税、允许以政策性银行资金出资或发行长期国债等方式参与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等,破解“不够投”。鼓励政府、银行、保险基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出资优质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优化“反向挂钩政策”,支持民营制造业企业的科技创新,破解“不够长”。落实“创投国十条”提出的“坚持专业运作”原则,引导更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专注于投资制造业,支持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优秀国家基金与地方基金互动,营造推动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产业生态,破解“不够专”。

  五是加强政策落实力度,通过多种手段传导压实各级责任。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要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增强可操作性,确保中央精神能够得到贯彻;通过政协委员和各级机关联动调研、督导等形式,督促各地各级责任机关将政策落到实处。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