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江苏省创新产业协同发展… 
4 跌宕起伏十余载 中国机床… 
4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经济… 
4 今年出去玩儿,有这些好消… 
4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第二次…
4 2025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
4 第七届民用航空发动机与…
4 专家详解中国空间站未来…
4 集成电路超过手机,成为中…
4 2025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
  法律法规 更多..
4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4 办法公布!2025年起弹性退…
4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4 中国出台能源法 专家称多…
4 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
4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制造…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国家工信安全中心主任尹丽波:加速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 全面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内容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浏览次数:1314      更新时间:2020-06-01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长期性、战略性部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两化融合步入深化应用、变革创新、引领转型的快速发展轨道,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支撑了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尹丽波(资料图)
  我国两化融合发展已取得丰硕成果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全流程、全产业链渗透融合和集成应用,我国两化融合发展重心已由“深化局部应用”转向“突破全面集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一系列显著进展,有效带动了制造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增长动力的持续优化。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现大范围应用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制且大范围普及推广的管理体系类标准,已成为广大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构建新型能力的重要方法指导。依托全国两化融合管理标委会(TC573),已发布实施5项国家标准、2项国际标准,16万余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评估诊断找准了发展重点和方向,2.2万余家企业通过贯标形成了战略闭环管控、流程与组织持续变革、数据综合治理等运行管理机制,贯标达标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了10.0%、经营利润平均增加了11.2%。
  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概念普及走向实践深耕。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我国多层次系统化平台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全国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个,重点平台平均设备连接数达69万台,工业APP数超过2000个,国际影响力与生态运营能力逐渐加强。平台解决方案在区域、行业、企业纷纷落地,推动平台应用从局部突破走向垂直深耕,助力工业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驱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合创新的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融合创新的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制造业生产、研发和服务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网络化协同在电子信息、纺织、交通设备制造等行业普遍推广,带动企业研发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个性化定制在家电、家具、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促进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有效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服务型制造在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风机制造等行业普及应用,引导制造企业以产需互动和价值增值为导向,由提供产品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
  两化融合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夯实。通信网络、工业软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两化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网络建设方面,我国4G基站建设数量占全球基站总数一半以上,5G商用部署初见成效。软件攻关方面,通用芯片、智能传感、工业云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有效提升了产业供给能力。工业信息安全保障方面,形成以国家工控安全在线监测平台为中心,涵盖省级重要节点的监测网络,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能力与应急处置水平持续提升。

  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是应对当前国内外机遇与挑战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产生根本转变,两化融合作为破解一系列发展问题与挑战的有力抓手,发展要求愈加迫切。
  一是全球产业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产业发展竞争加剧,对两化融合发展提出新要求。新冠疫情影响波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受阻,国际秩序和多边贸易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双重挤压,外部环境遏制加大、追赶加快,亟需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加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全力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带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二是我国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制造强国建设进入爬坡迈坎的关键期,对两化融合提出新需求。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疫情加剧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低端过剩、高端不足”尚未根本缓解,工业经济可持续增长压力日益加大,产业链不稳不强问题凸显,亟需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速构建要素互联互通、资源精准配置、快速应急响应、产业柔性协同、价值生态共创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体系,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升级。
  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推动制造业加速迈向万物互联、智能主导的新阶段,为两化融合拓展了新空间。以5G、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加速渗透并实现规模化应用,数字“新基建”成为疫后经济提振复苏、产业提速转型的强劲引擎,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促进工业经济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

  扎实推进两化融合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迈进
  下一步,我们需要继续保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定力,充分释放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推动制造业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
  着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是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开展工业网络改造与装备数字化升级,全面深化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数字化应用。二是推动企业上云用云。引导大型企业加快业务系统云化部署,推动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信息集成和业务协同。推动中小企业业务云端迁移,导入先进的技术方案、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开展协同研发、云端营销、在线运营等企业运行模式创新。三是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升级。推动钢铁、石化、机械、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聚焦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培育和推广行业解决方案,促进制造业产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持续打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一是建设完善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TC573)。依托标委会统筹推进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生产设备管理、数据管理、设备上云、供应链管理等细分领域关键亟需标准。二是创新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动开展区域贯标、行业贯标、集团型企业贯标试点示范,鼓励贯标企业以标准引领战略决策、研发生产、运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业务活动数字化转型,创新开展分级贯标与分级评定。三是健全贯标市场化服务体系。依托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创新推动贯标专业人才培养、高水平培育贯标咨询、评定和监管服务队伍,完善贯标市场化采信机制。
  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一是加快打造形成系统化、多层次的平台体系。持续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培育一批行业平台,持续推动平台功能迭代、服务创新、行业落地和智能演进升级。二是巩固工业互联网平台抗“疫”成效。聚焦抗疫复工典型场景和数字化转型需求,总结形成一批系统解决方案并加大推广。三是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生态。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推广中心,加快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系列标准,构建工业互联网运行监测体系,推动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工作,引导平台健康有序发展,加速平台应用推广。
  积极培育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一是培育基于平台的新模式。引导企业发展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动态优化配制,全面释放创新活力。二是建设推广制造业“双创”平台。促进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引导全社会制造资源与能力开放的在线化、市场化。三是积极培育工业电子商务。发展一批综合性工业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平台由行业信息平台、在线交易平台向集交易服务、设计加工、融资租赁、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转型升级。
  系统布局数字“新基建”。一是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启动6G网络研发,完成下一代互联网(IPv6)升级,继续深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应用。二是加快核心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开展关键技术软件、大型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嵌式软件等重点领域体系化的技术攻关,增强软件引导产业走向中高端的基础性作用。三是打造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推动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融合体系、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创新推广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深入挖掘工业大数据潜在应用价值。四是完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围绕工业信息安全防护的关键领域,优化完善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突破核心信息安全技术,深化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应用,优化风险信息报送与通报网络和应急处置体系,提升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