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机器换人时代国外机器人高速发展引发的深思 |
| 内容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 浏览次数:2237 更新时间:2014-12-10 | 随着人力成本上升、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加剧,中国制造商转向以技术提高生产率。曾被称为“世界车间”的中国,已变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买家。
2013年,中国购买了全球五分之一的机器人,首度超越日本。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最新数据,中国去年购买了36560个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60%。日本去年购买了26015个机器人,美国位居第三,购买了23679个机器人。2008年至2013年,中国机器人购买量年均增长36%。
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潜在增长更为客观:2012年,中国雇佣制造业工厂中每10000人里有23个机器人,远低于韩国的396个。从投入使用的数量上看,中国也远远不及发达国家。日本2012年超过31万个工业机器人投入使用,数量全球第一,当年美国投入使用的机器人数量是16.8万个,中国只有9.6万个。
ABB机器人主管PerVegardNerseth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中国有全球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显著大于第二和第三的机器人市场。”
中国对机器人的需求增长主要受大型跨国制造商带动,尤其是汽车制造业。根据管理咨询机构Solidiance的研究,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业,该产业的机器人需求占全国的60%。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瑞士ABB、日本Fanuc、德国Kuka等全球机器人公司都已将大量资源投入中国市场,以追赶中国的快速自动化潮流。2011年,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宣称要用三年多时间建立一个“百万机器人军队”,以替代工人的重复性手动操作。
Solidiance亚太区负责人Dieter称,日本仍是全球机器人制造的主导,六家日本公司出售了中国约一半的机器人。相比之下,中国四大机器人制造商联合市场份额只有5%。
在国外先进的“机器人大军”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大前提下,我国自主生产的本土产品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据了解,我国工业机器人在总体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相当于国外90年代中期的水平。目前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规模仍然不大,多数是单件小批生产,关键配套的单元部件和器件始终处于进口状态,工业机器人的性价比较低。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汽车等行业需求为牵引,我国对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急剧增加,国际工业机器人知名企业如ABB、FANAC等纷纷在中国建厂,国外知名品牌工业机器人价格逐年下降,制约了我国本土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的形成和实现规模化的发展。
而就在如此强劲的国内需求,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在面对内、外部因素的双重制约的大背景下,树立起一支高质量、高知名度的本土机器人生产大军变得尤为迫切。作为制造业自动化第一品牌的拓斯达以其灵敏的嗅觉察觉到了这一趋势,近年来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加大研发生产力度,与众多国内外生产加工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坚信在不久的发展进程中,本土自主研发生产的机器人产品将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惊喜!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