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合肥市评出首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 |
| 内容来源:合肥日报 浏览次数:2062 更新时间:2014-12-16 | 工厂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人、无纸化的办公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已经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合肥市两化融合实践走在了全国前列,去年,合肥市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顺利通过国家工信部的验收,在所有验收城市中综合评估位列第一。 着眼未来,合肥市两化融合正向纵深迈进。近日,市经信委发布首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评选结果,3家企业工厂及30家企业车间分别获选2014年合肥市“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在此基础上,市经信委正积极编制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的国家级标准,并计划向工信部申报,未来或将上升为国家标准。 全国首创“百千万”工程 两化深度融合如何推进?从企业入手,将直达两化深度融合的最核心处。今年起,合肥市开始实施“百千万”计划,即在5年内,创建一百个“智能工厂”、一千个“数字车间”和一万家“智慧企业”,推动企业、行业两化融合向更高阶段跃升。 近日,首批“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出炉,这些企业和企业车间将在智能化、数字化领域先迈出尝试的步伐,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因为是全国首创,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还在摸索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的标准,一旦成形后将向工信部申报,争取成为国家标准。”合肥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 汽车、家电、装备制造业,这些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我市优势产业。记者了解到,未来合肥市将以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为着力点,实施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推进企业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集成应用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实现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全面渗透、综合集成和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 此外,合肥市还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综合利用率,保障工业生产安全,减少污染排放。 信息化水平将实现大飞跃 经过两化深度融合的提升,到2018年,合肥市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将达到86以上,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区域层面,基本建成区域两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在工业集聚区、产业集群镇中初步建成1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实验区”和50个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行业层面,两化深度融合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企业层面,规模以上企业45%以上实现关键环节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60%以上中小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环节的信息化,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显著提高,电子商务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