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发展和安全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党员干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思想上强化为民保平安、为民谋幸福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层各级切实把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阶段、全过程,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未来一个时期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作出了部署。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报告明确的要求转化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实际行动,加快建成与我省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与“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相符合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淮安:压紧压实责任链条 全力守牢安全底线
为全面压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淮安市创新推行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四包一落实”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全市10个县区(园区)132名党政领导干部对分管领域、挂钩镇街、联系重点企业、排查出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治理的包保责任,有力保障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营造了安全稳定环境。截至目前,各县区党政领导班子累计开展督查检查367人次,发现问题隐患899个,整改完成率100%。
“四包一落实”的开展是淮安市应急管理系统在安全监管领域强化责任落实的创新实践之一。近年来,淮安市应急管理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对党、对人民、对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高标准、严要求狠抓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前两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持续保持“双下降”,切实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安全生产千万条,落实责任第一条。淮安市应急管理系统紧盯“三个责任”链条关键环节,以过硬举措打通责任传导“中梗阻”。全面深化市县镇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安委会“双主任”制,充分发挥党政主要领导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全市所有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暴露出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由市级提级审核,并对后期监管责任明晰、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办,以警示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进一步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对发生亡人事故的企业,坚持顶格处罚、开展联合惩戒,并在主流媒体曝光,大幅提高违法成本,以强有力的监管和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倒逼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淮安市应急管理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扛起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的重大政治任务,敢为善为、勇挑大梁,持续巩固百日攻坚成效,开展深化提升安全防范工作专项行动,以绣花功夫落细落实各项硬核举措,为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筑牢安全根基。
盐城:深化专项整治 护航安全发展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盐城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扣“务必整出成效”和“两个不放松”总要求,实施制度和科技双轮驱动,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创新举措,加大推动力度,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坚持高位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将专项整治作为年度重点工作。2022年5月开始,市政府聚焦14个重点行业领域,每周安排一次专题召开调度会,由市委办、市政府办牵头组织专项督查,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加大督导巡查力度。市委、市政府成立10个市级督导巡查组,对11个板块开展常态化督导,并实现对各地区、市各重点行业领域监管部门安全生产巡查全覆盖。市专治办围绕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每月突出一个重点行业领域,下沉到镇街、园区开展“四不两直”明察暗访,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走深走实。
突出问题排查整改。紧盯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整治,对重大问题隐患实行挂牌督办、销号管理,确保突出问题整改清零、重大风险管控到位。国务院督导组、省委危化品安全生产专项巡视、省安全生产巡查反馈交办的257条问题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全市已排查整治各类隐患98.2万处,市级挂牌督办整治重大隐患249个。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市县两级机关、镇街及园区安全生产机构设置实现全覆盖,全市11个板块安委办全部实体化运作,镇街综合执法改革全部完成。率先研究出台新兴领域安全风险隐患防范处置清单,明确17个新兴领域安全监管责任,消除监管盲区。建立安委办主任办公会议、行刑联动、重难点问题揭榜攻关等制度,群策群力,合力攻坚。
推动实施科技兴安。投入近4000万元建设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形成一个基础设施中心、两个服务支撑、五种工作模式和两套保障体系的“1252”模式,正在试运行。燃气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已进入实施阶段。全面推进重点化工企业自动化改造升级和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建成了集作业审批、声光警戒、安全联控、紧急呼叫等多功能的可视化监管预警平台,提高了监管实效。
扬州:构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新格局
今年以来,扬州市应急管理系统以“党建领航铸平安”为主题,锚定“1234”目标思路,强统筹、优机制、抓防范、压责任,以实干实绩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1234”目标思路即锚定杜绝重特大事故这一总目标,抓好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和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这两个专项,突出“三年大灶”深化提升、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新安全生产法宣贯这三个重点,实现在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攻坚行业本质安全、“精准执法+优化服务”、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基础上的“四个突破”。截至目前,该市已连续42个月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聚焦“强统筹”。统筹推进市安委办、减灾办实体化运作机制,做到牵头抓总组织有方、统筹协调推进有力、巡查督导扎实有效;凝聚属地和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合力,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聚焦“优机制”。建立“多委协同、部门联动、每月研判、随时会商”的风险研判预警机制、案例剖析警示机制等,推动安全生产固本强基。聚焦“抓防范”。提高事前预防能力,强化对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防范。落实“八个结合”,抓好精准执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同时,扬州还及时总结梳理好的经验做法,并有效推广应用到工作实践中。”扬州市安委办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周长军介绍,该市结合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创新性开展“安全责任体系公示”、 “三张清单统筹”、专家“巡诊问诊”整治隐患等做法。其中,“安全责任体系公示”等三项特色做法获省安委办和主流媒体推广。目前,安全责任体系已公示11829家,张贴公示牌13713个,全市上下安全生产氛围愈发浓厚。
踏上新征程,扬州应急管理系统将着力抓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训词护平安”党建领航工程、安全生产专委会实质化运作与效能发挥推动工程、应急管理体系强基固本工程等十大工程,全力推进安全应急理念转换、工作转轨、发展转型,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安全发展,为“好地方”扬州城市更安全、社会更安定、百姓更安心贡献新的应急力量。
镇江:探索构建“1+4”基层安全生产末端治理新体系
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人。为进一步完善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的约束机制,今年,镇江市创新开展“一述四评”,出台了《全市高危行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一述四评”活动方案》,让“述”“评”成为压紧压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的“硬约束”。
“一述”,即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向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个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四评”,即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情况报告进行企业职工评、安全专家评、挂钩领导评、监管部门评的“四方”评议。最终评议结果予以公示,并抄送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业务部门,推动与企业信用系统挂钩,纳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评估体系,作为分级分类执法的重要依据。截至10月底,镇江市“一述四评”活动已完成1268家,占总数的60%。
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能否履行到位,关乎企业安全生产的成效和成败;强化履责意识,倒逼企业从严从紧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下一步,该市还将组织开发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述四评”评议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高评议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一述四评”是该市探索安全生产监管手段的创新实践之一。近年来,该市应急管理局着力构建“1+4”体系,以强化一支基层安全生产末端治理队伍为关键、以建立重大风险管控和应急指挥救援两大责任体系作为重点任务,以“一述四评”和“凡亡人必追责”为主要抓手,打通安全生产末端治理“最后一米”,取得积极成效。
通过三年专项整治,各级安委办实现实体化运作,建立了五项运行机制;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地落实,加快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和职能到位;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两个责任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持续筑牢安全基础和屏障……
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镇江应急管理系统将积极构建“1+4”基层安全生产末端治理体系,进一步固化机制、巩固成果、推广经验,推动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有效提升。
泰州: 建设长三角地区最具安全感城市
近日,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赴姜堰区、海陵区专题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他强调,要聚焦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安全风险防范和隐患排查治理,以推进“智改数转”为契机,加快提升安全管理的精细化、精致化水平,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泰州市精准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党政领导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带头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形成“雁阵效应”的一个剪影。
据了解,泰州市以解决“老大难”“硬骨头”问题为出发点,制定实施《党政领导干部挂钩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到企业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指南》,每个党政领导挂钩化解1个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各个市(区)和各市级部门领导干部同步挂钩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隐患,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共同分析重大安全风险隐患的成因与危害、研究对策措施、制定整改方案,协调解决风险隐患化解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2020年以来,已带动市(区)、镇街(园区)2248名党政领导干部推动化解了海陵区西北化工园区老旧化工装置拆除、东路市场群火灾隐患等2439个涉及民生实事和关乎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隐患,用实际行动和过硬成果回应了人民群众期盼关切。此做法得到国务院督导组充分肯定,连续3年被省督导组列入典型做法清单。
作为长三角核心区城市之一,泰州承担着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的发展重任。泰州市应急管理系统加快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效能,加快推动由“被动整治”向“主动治理”转变、“事后救援”向“事前防控”转变;以“归零”的心态再出发,坚守“从零开始,向零奋斗,每天归零”的管理理念,努力打造“可防可控”“共建共治”的安全之城、祥泰之州,真正实现全市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提升。今年1—10月,全市共统计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5起、死亡46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2.7%、21.3%,连续29个月没有发生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实现了持续“双下降”目标,为建设长三角地区最具安全感城市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宿迁: 为应急管理插上科技“翅膀”
“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我们每个车间的工人从原来的15人减少到9人,实现员工和生产原料的零接触,降低了事故风险。”这是宿迁科思化学有限公司在自动化改造中发生的显著变化。近年来,宿迁市应急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强化科技信息化引领,在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监管执法、应急处置调度等方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
科技信息化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深入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管人”工程,加快危险化学品等重点企业安全技术提档升级,“两重点一重大”生产储存装置实现远程化、精准化、自动化控制,压减高危岗位现场操作人员819人。推动面广量大、风险较多的木材加工和粉尘涉爆企业积极改造生产工艺,完成314套火花探测报警装置、430余套锁气卸灰装置等安全设施安装,压缩单班作业人员10人以上企业至27家。
科技信息化赋能安全监管,增强安全生产治理效能。开发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纳入64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对17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开展24小时智能巡检。全面推广“互联网+”烟花爆竹、“码”助安全等信息化监管,其中“互联网+”粉尘涉爆在线监测系统,今年已预警各类风险1400余次,均第一时间处置到位。大力推行监管执法“可视化”,在省执法系统基础上,拓展执法全过程音视频取证、实时查看、音视频调度等功能,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区)两级可视化监管系统全覆盖。
科技信息化整合应急资源,夯实应急指挥工作基础。全面推进“智慧应急”系统建设,融合应急、公安、交通等11个重点部门应用系统,接入数据3万余条,建设“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应急预案库、应急指挥“一张图”,形成集通信、指挥、协同、调度于一体的城市“安全大脑”。开发运用市应急融合通讯系统,整合视频会议、无人机、布控球等通讯手段,实现市、县、乡三级应急指挥调度音视频互联互通。
宿迁市应急管理局将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决策等实战能力,为应急管理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