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投资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多年来,投资工作在稳增长、调结构、育动能、惠民生、防风险等多个方面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1月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赵辰昕介绍,近十年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40%。
赵辰昕讲到,2024年,投资工作的成效有目共睹:第一,政府投资持续发力,带动放大作用持续显现。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完成投资超1.3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完成投资超3.6万亿元,政府投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二,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向民间资本推荐项目,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核电等重大项目建设,发行基础设施REITs(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28个,实施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项目734个、涉及总投资超过1.5万亿元;建立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出台政策加强资金要素支持。
第三,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嫦娥”探月、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拥挤路段扩容改造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第四,关于“两重”建设。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主要是聚焦办好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大事难事,保障好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对“硬投资”项目本身和项目实施提出很高要求,在项目建设中协同推进政策制定、规划编制、体制改革等“软建设”,“硬投资”和“软建设”并重。截至目前,2024年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项目已基本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2025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也已提前下达。
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聚焦提高投资效益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是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对项目的支持比例。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建设”,确保项目符合“两重”性质,同时在完善项目投融资机制、健全项目运行管护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进展和创新突破。二是高效益用好政府投资。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并优化支持范围,聚焦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领域项目,持续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用好“正面”“负面”两张清单,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投资效益,同时将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收官。三是高水平调动社会投资。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滚动接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筛选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深化投贷联动合作,推动更多PPP新机制项目落地实施,更大力度支持基础设施REITs市场扩围扩容,持续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其他发展中的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针对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第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尽快向社会公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综合施策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抓紧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加快启动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推动打通断头路、跨省航道主要瓶颈;推动在更大范围实现公积金异地取用、社保卡异地激活使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提高行政执法规范性。同时,加大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线索的核查、整改和通报力度,促进以查促改、以案促治。
第二,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是在法治建设上,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同时,配合有关方面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有效维护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二是在政策举措上,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中对涉民营经济的政策要开展专项评估。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特别是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推动落实解决账款拖欠问题。三是在工作机制上,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广泛听取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重大共性问题。
作者:孟凡君
编辑:龚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