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泰扬地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展船舶海工产业的首选之地,2022年11月,“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公布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江苏是全国船舶海工产业第一大省,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位于长江江苏段北岸的苏中地区,是全国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船舶海工产业集群。依托三座城市各自的产业特色,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南通为沿海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泰州和扬州为沿海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的发展格局。本报今起开设“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发展船舶海工产业”栏目,分上下两篇展现我省船舶海工产业的风采。
□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 逸
2023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大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11月29日在南通开幕。大会以“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集群”为主题,展示江苏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擘画未来产业发展蓝图。当天,通泰扬三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长江口携手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特色基地发展良好
目前,通泰扬沿江船舶海工产业带已经形成,各地差异化竞争,形成了南通的海工装备、豪华邮轮,泰州的大型油船和集装箱船,扬州的大型散货船和滚装船等特色基地。远洋船舶方面,已经形成南通、泰州、扬州三个“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的远洋造船基地,在南通打造国际一流的邮轮制造基地以及南通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等。
规模方面,2022年通泰扬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327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国船舶与海工产业比重达到35.6%,占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7.8%。船舶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国内第一。海工装备新接订单、交付数量约占全国的1/4。产业集聚度连续多年超过85%。集群已具备各类民用运输船舶、工程船舶以及从近海到深海的各类海工装备的交付业绩、建造能力,克令吊、舵机、平台抬升系统、锚链等配套产品已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产业链配套能力不断增强。
龙头企业集聚方面,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南通中远海运川崎4家企业造船完工量位居全国前十强;启东中远海运重工、江苏招商局重工、惠生(南通)重工等海工装备企业位居行业前列。
创新能力加速提升
走进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火光四射,工人们在有条不紊地作业,还有机器人为锚链焊接横档。公司董事长陶兴介绍了一个细节,因为链条会放入海水中,考虑到海水侵蚀,会选择在链条中的几节做标记,方便后续水下机器人追踪观察链条腐蚀情况,相当于“售后服务”。亚星锚链是我国大型船用锚链和海洋系泊链及附件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年产能达30万吨,船用锚链和系泊链占全球市场60%以上,锚链生产总量居世界第一。亚星锚链自主研发的R5级、R6级深海系泊链打破国外垄断,持续保持“单项冠军”领先地位。此外,亚星锚链还主导编制了世界上首个专门关于海洋系泊链的国际标准。
亚星锚链是通泰扬船舶海工集群创新能力的生动体现。通泰扬船舶海工集群拥有国家级创新载体数量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高新技术企业244家。2022年,省市共建的江苏省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南通;制定船舶行业各类标准近百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3项。
大国重器不断涌现。一批世界首制、中国首制重大装备、大国重器成功交付。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世界首制4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国内首制极地探险邮轮、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浮式储卸油平台、全球首艘第四代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等众多国际、国内首制大国重器从这里首航。
高端产品取得突破。大型邮轮、大型LNG船、新型油气装备等重点发展产品均取得突破。招商局邮轮已批量交付极地探险邮轮,正向中大型邮轮攀升。2022年,扬子江船业、江苏招商局重工获大型LNG运输船订单,中集太平洋等企业已批量交付中小型LNG运输船。惠生重工承接的单价超18亿美元的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在建造。主流船型加快迭代,世界最大24000TEU级甲醇动力集装箱船、9000车位LNG动力汽车运输船等绿色环保新船型获市场认可、批量承接订单。
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通泰扬地区是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根据对集群内部分船舶海工总装企业的调研,13家企业共拥有大中小合格设备供应商1800多家,单一企业拥有设备供应商最多达到476家,近800家分布于集群内的通泰扬地区,形成以总装制造为核心,集研发、设计、材料、设备、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配套体系。三大主流船型本地配套率达65%,特种船舶、海工装备的本地配套率达25%。一批关键设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占国内50%的市场份额。世界首台小缸径船用双燃料低速发动机装船应用,实现零的突破,波浪补偿栈桥、系泊系统等海工关键配套设备取得突破。
制造水平国内领先
为打造体系完备、高效协同、绿色智能、安全可控的高水平、地标性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江苏省工信厅组织南通、泰州、扬州三市工信部门,围绕“1650”产业体系建设,聚焦集群培育的核心任务,围绕《江苏省“十四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部署,聚焦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连接,加快推进“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认真编制并组织实施《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以下简称《行动方案》)。11月28日,《行动方案》正式印发。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智能绿色的新型产业生态基本确立,全产业链配套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格局基本形成。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海工装备占全国市场份额30%左右、高技术船舶占全国市场份额40%左右,船舶与海工装备占世界市场份额力争20%左右。培育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配套产品品牌。推动龙头企业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占比力争达到5%,建成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主流船型配套能力力争达到65%,海工配套能力力争达到25%。
目前,通泰扬船舶海工集群重点企业正在加速推进智能制造。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船舶行业第一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造船效率、船舶性能等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公司近年来打造“船舶制造智能化车间”,建成投产21条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化赋能,工序生产效率提高40%-400%,产品建造周期缩短15%-20%,“智造”能力不断提升。振华传动智能化焊接车间、江苏招商局重工激光数字制造中心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