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江苏滨海港工业园区低(零)碳产业园,中科融能在开业典礼暨固态电池产品下线仪式上宣布,628Ah和314Ah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下线。这是省内首批大容量固态电池正式下线,成为江苏在储能行业的又一次突破。
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
“滨海新基地固态电芯产品的顺利下线,意味着在储能系统元器件层面有了自己的固态核‘芯’,期待为用户、市场带来更安全、更高倍率、更宽温区、更长寿命、低度电成本的体验。”中科融能董事长刘浩博表示,新基地成为中科融能(中国)的电芯开发、制造战略基地,连接储能及动力两大市场。“滨海基地的‘固态专列’才刚刚起步。”
中科融能是国家固态交通和储能标准化电池先锋企业,由电力央企高管团队、滨海县产业投资基金、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联合创立。据悉,今年1月中科融能正式签订投资协议,3月份首批生产设备进场,6月28日固态电池正式下线。“在短短6个月时间里,从厂房装修到产品下线,取得一期500兆瓦时项目重大突破。目前总投资50亿元的二期18亿瓦时量产项目正在规划实施。”滨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滨东说。
固态电池具有多重优势,比如安全性高,不惧冷暖;能量密度高,寿命更长;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可进入更广泛应用场景;生产工艺更加简化、能耗低,产品一致性佳。相比当前的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容量保持率至少提升1.5倍,这将提升储能电站的经济性。
作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低空经济等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实现规模化生产将加速商业化应用进程。
6月21日,工信部印发《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文件明确提出:围绕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车用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前瞻研究相应标准子体系,支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
国盛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为17.3GW;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有望超200GW,2025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65.8%。中国智库EVTank则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其出货量将达到614.1GW。
展开新一轮全球化竞争
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潜力股”,固态电池也是国际竞争的领域之一。目前,全球核心固态电池产业区域为日韩、中国、欧美。其中,欧美国家以自主研发固态电池技术的创业型公司为主。日韩以传统车企与电池企业合作开发为主。中国企业依托强大的新能源产业链制造基础,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产业链布局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产业化进程较快。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此前曾表示,全固态电池具有技术颠覆的性能潜力,目前动力电池产业已经迎来新一轮材料创新周期,我国需要跨越创新周期,迎接国际新一轮动力电池技术之争。
推动固态电池应用更多商业场景愈发重要。“仅仅是工商业储能侧,我们就可以提供超过300兆瓦时容量的应用场景。”刘浩博表示,储能、动力两大万亿级市场推动固态电池从研发进入规模化生产。如在航空航天、电动汽车、低空经济、储能系统等领域,固态电池应用正快速展开。中科融能本次下线的628Ah和314Ah固态电池,主要应用于-30℃至60℃储能应用场景,具备安全、高比能、全温区、高倍率、长循环、标准化等特点,让储能系统更简洁,有效优化度电成本,推动先进电池技术快速规模化应用。
目前中科融能在盐城及苏州分别建立固态电池及固态储能系统研究院、制造及生产基地,陆续在国内重庆、深圳、湖州、中山、无锡、武汉等地,以及国外新加坡、印尼、德国、沙特等国家设立子公司,提供一站式、智慧化绿色能源投资运营服务,企业已累计开发并网服务新能源项目总容量10GW以上、在手运营电站项目5GW以上。
三方面发力动力电池产业
江苏已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产业链条完整度已达95%以上,投资超100亿元项目达20个。其中盐城市“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组合前景空间巨大,预计2025年全市动力电池产能将超过200GWh。
滨海县副县长黄军表示,从全县范围来看,超威电源预计今年销售可达20亿元;港口片区正在建设上游化工材料、正负极材料供应基地,总投资60亿元的凯金新能源负极材料一期、30亿元的天能锂电池综合利用一期、10亿元的金晖锂电池等项目已投产,30亿元的金富力锂电池正极材料、30亿元的南京洁源新能锂电池、12亿元的湖南中嶒动力电池、苏州四面体磷酸铁锂等项目已签约,更多产业链项目正在洽谈,今后材料采购绝大部分可在30公里范围内解决。
对滨海港片区规划布局打造千亿级锂电池产业基地,黄军表示将在三个方向发力:一是重点发展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规划建设各类型电池生产基地,力争2028年产业规模达500亿元以上。二是积极发展电池上下游材料产业。加快形成原材料、辅料及外壳制造等生产能力,力争2028年产业规模达400亿元以上。三是推动建设“五个一工程”。即:发起一个产业论坛、建设一个研发中心、引进一批产业项目、构建一只产业基金、提供一批应用场景,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力争2028年附加产业规模达100亿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