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中国“人造太阳”再获突… 
4 14部门发文加强极端场景… 
4 2025年如何稳就业促增收… 
4 各地明确工业经济发展目… 
4 “从磷突破 向新出发”肥… 
4 2025合肥雷达展:未来雷达… 
4 全国妇联启动娘家人暖“… 
4 关系新能源汽车消费、保… 
4 丁薛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 
4 “两新”扩围落地实施 带… 
  法律法规 更多..
4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4 办法公布!2025年起弹性退…
4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4 中国出台能源法 专家称多…
4 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
4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制造…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2025年如何稳就业促增收——权威部门解答就业、收入热点问题

内容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19      更新时间:2025-01-23

就业、收入连着千家万户。2025年将出台哪些稳就业促增收的新举措?1月21日,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司局负责人就三大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怎样稳定和扩大就业?

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最直接的方式。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3305.2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深化就业领域改革,完善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重点群体,优化就业公共服务,确保就业局势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表示。

陈勇嘉介绍,2025年将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不断拓展就业新的增长点。同时落实稳岗返还、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助力企业稳岗拓岗。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接下来将开发更多发挥毕业生专长的就业岗位,加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制度,促进青年多渠道就业创业。”陈勇嘉说。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前全国农民工约有3亿人,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意义重大。

2025年,人社部门将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提升县域就业容量;此外将落实就业援助制度,运用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如何促进技能增收?

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但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

提高劳动者技能,可以稳定增加收入。经过技能培训、由劳务品牌带动的农民工就业,工资收入也比一般务工要高很多。

2024年5月28日,在河北省威县劳务品牌建设单位邢台威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教师为学员讲解数控机床操作知识。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2025年将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行业领域,聚焦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等,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他们稳定增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

为突出激励保障,增强技能就业吸引力,2024年9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要求“动态发布技能人才薪酬价位信息,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在技能人才聚集的区域、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推动实施技能人才起点薪酬制度,促使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如何推动群众减负增收?

经济发展越是承压前行,越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增强社会保障。

2024年,人社部门共为2477万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向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等各类失业保险待遇1214亿元。

202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指导各地落实社保帮扶政策的同时,将健全社保体系,提高社保待遇,以更加充分可靠的社会保障减少劳动者后顾之忧。

卢爱红表示,2025年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更多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积极推动集体补助规范化试点,推进提升缴费水平和多渠道筹资,提升城乡居保待遇水平。

工资是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我们将围绕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加强工资宏观指导调控,推动群众工资收入合理平稳增长。”卢爱红说。

他表示,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指导各地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加大重点行业、重点群体薪酬分配指引;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各类人才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骨干人员的激励。

编辑:龚忻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