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部分城市开展产业与金融合作试点,加强政银企互动,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份部委层面落实执行 “金融脱虚向实”的重要文件。其中,高端设备制造和 “互联网+”将成为“脱虚向实”的突破口。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表示,四部门下发的上述通知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一方面,可直接促进企业与金融、财政等有效对接,理顺对企业支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起到一定作用,有利于扭转当下对实体经济支持不利局势,让实体经济看到一丝光亮。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与金融共同发力,建立信息合作平台,有效提高了信息对称性,提高了银行信贷支持企业的针对性,能激发银行支持企业的积极性,可推动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反过来更能让企业感受更多金融政策的 “阳光雨露”。尤其是,探索各类基金合作新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引导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本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
业内人士指出,早在去年5月,国务院印发 《中国制造2025》,在完善金融扶持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今年3月,工信部等印发了 《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产融合作的相关内容。5月,国务院印发 《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则重申,要选择一批重点城市和重点企业开展产融合作试点。一系列政策凸显了国家对于产融合作的重视程度。
谈及将有哪些行业企业受益,莫开伟表示,未来会有四类企业受益:一是国内重点地区企业将受益,如 “一带一路”、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海西经济区、自贸区等地企业;二是对接国外高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企业;三是符合国际产能合作、 《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现代农业、海洋经济等重点行业企业;四是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的企业。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专家表示,智能制造仍然是未来5~10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产业发展提速的同时,相关融资需求也会加大。有了国家政策引导,银行业会更加重视,智能制造行业预计是上述政策受益较大的行业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 “金融脱虚向实”不是去救那些过剩产能,而是更多的投向新产业、新经济。其中,智能制造和 “互联网+”都是很有前景的方向。不过,此次产融合作试点具体实施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