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欧阳少伟 4000人的公司,从顺德扩张至安徽、沈阳,但因为信息技术的引入,人均产值从10年前的35万元/年提升至目前的100万元/年,这是一家顺德上市企业科达洁能交出的成绩单。而这家企业的示范效应,正在推动着越来越多顺德制造企业加入到信息化浪潮中。
4试点顺企均为民营制造企业
日前,广东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现场交流暨两化融合牵手工程(顺德站)对接会在华桂园举行。省经信委专家向100多家顺德企业代表解读贯标政策,并鼓励企业走两化融合之路。
“贯标”是指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国家工信部为推进两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两化融合体系的认知,遴选具备条件的企业作为试点,目前,全国有500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顺德有4家企业入围国家级贯标试点企业,均为民营制造企业,包括科达洁能、美的制冷、格兰仕和欧浦钢网。
7家制造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革
在两化融合牵手工程对接会现场,包括家电业的万和电气、宏泽电器和艾诗凯奇、机械业的丰凯机械和永通起重机械、照明产业的拖维亮化和奥能光电等7家制造企业,正式宣告与用友、鼎捷等软件公司携手,共建ER P(企业资源计划规划)、BI(商业智能)、PL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这些企业试图通过信息化改革,弥补自己的“短板”。
[个案]
信息化十年,车间单据不再满天飞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推开“两化融合”将近十年,该公司信息管理部主任胡国金说,企业要将“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作为开展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种新型能力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是快速接单能力、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快速成本控制能力等。”胡国金举例说,科达用信息系统将精益生产流程固化成“大数据”模块,像检测工人只要刷工卡就能知道还有多少待检物产品、摆放位置、检测用时等信息;又如用信息系统15类报表上报,让车间内单据纸张不再满天飞。
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科达接单发货时间从25天下降至7天,财务结转率从10天提升至2天,人均产值从35万元/年提升至100万元/年。该企业虽只有4000人,但去年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
省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调研员袁国清说,大多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体系或侧重于工业领域的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等,或侧重信息化的规划建设、软件开发、系统运维等,但在工信部推动两化融合的利好背景下,顺德企业要把这两者结合一起培育竞争力,并还可享受到一定的两化融合财政资金扶持。
[背景]
对比昆山,顺德电子信息产业成短板
事实上,工信部推动的两化融合又可与德国推动的工业4.0革命相媲美,目的均在于提升现有制造业。
在今年8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印刷版刊登题为《数字化程度低导致企业效率差》的文章称:虽然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表面十分繁荣,比如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等一批互联网大鳄的崛起便是最好的例证;但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仍然偏低,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升;M G I是由麦肯锡咨询公司创办的一家智库,这家智库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称,只有五分之一的中国企业使用云计算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而美国的这一比例高达五分之三;中国企业只将2%的营收投入到IT领域,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制造企业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低的问题同样困扰“顺德制造”,顺德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仅超百亿元,远远落后于千亿产值规模的家电业、机械装备业;这一产值与同为百强县区级别的江苏省昆山市相比,则确实是一短板,昆山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