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工信部将出台支持工业强基相关政策 |
| 内容来源:江苏省机械工业网 浏览次数:2469 更新时间:2014-11-12 | “创新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得先机,将我国发展成为工业强国,就必须紧紧依靠院士、专家这些创新的中坚力量。”日前,在2014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院士中原行座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阐述了科技创新及院士专家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创新作用 朱宏任指出,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的重要时期。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的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上述两个过渡,面临很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来自于创新驱动力不足。工业化水平由中期向后期跨越,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力都会发生变化。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资本积累,资本和规模经济是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来源;而在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技术进步,创新将取代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来源。 今年7月2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夏季版):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3~2014》指出,我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至多只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技术进步贡献不足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的原因之一。对此,朱宏任认为这里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技术创新能力本身不足,二是技术不能有效应用于生产实践,不能形成生产力和经济驱动力。 第二个挑战来自于中等收入陷阱。在实现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往往取决于一国的创新能力能否支撑其产业成功转型升级。 据此,朱宏任指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化进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出路和最终驱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要紧紧依靠创新中坚力量 朱宏任指出,院士、专家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从“两弹一星”到人类基因组测序,从超级杂交水稻到载人航天,众多基础科学突破和工程技术成果都是院士、专家们辛勤科研的成果,众多院士、专家卓越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当前,院士、专家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以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汹涌。以新一轮技术革命为基础,颠覆传统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也正在悄然发生。无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德国工业4.0,都为我们描绘了新一轮产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中国错失了过去产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会,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要想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机会,就必须依靠广大院士、专家队伍,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并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朱宏任强调,工信部的工作也需要院士、专家们的支持。今年2月14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工业强基,提升工业“四基”的发展水平,即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四基”是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的核心工程,是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到强的基础保障。工信部正在研究出台支持工业“四基”发展的产业政策、财税支持政策和信贷政策,着力解决工业“四基”领域的关键问题。但说到底,工业“四基”是科学技术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四基”薄弱的现状,还是要依靠广大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院士、专家。在未来的工作中,工信部愿意继续与院士、专家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工业强基各项工作。 推动工业由大变强 朱宏任指出,推动我国工业由大变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齐心协力,勇闯难关,特别需要得到院士、专家们的智力支持。结合工信部正在开展的几项工作,朱宏任提出了三点希望。 继续支持区域产业合作和产业转移。相关部门将努力推动区域性产业转移对接平台建设,发挥院士、专家在产业科学布局、优势产业承接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促进东中西部产业有序实现梯度转移,对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各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如何将推动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经济带的发展结合起来,是一篇值得深入研究的大文章,希望院士、专家积极建言献策。 继续支持《中国制造2025》规划编制及落实。《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覆盖“十三五”和“十四五”的中长期规划,是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中国工程院的众多院士、专家深入地方、企业一线调研,结合我国工业发展实际,提出了2025年工业发展目标和若干专项行动计划。在后续具体项目落地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还要继续依靠包括各位院士、专家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按照规划设计的路线图,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保证在2025年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 继续支持完善国家产业政策体系。推动改革创新、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中国工业做大做强等工作,需要逐步完善国家产业政策体系。相关部门要探索负面清单政策,在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的大背景下,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要探索支持性政策,引导信息网络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引导制造业向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