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扬州重大制造业、服务业项目释放“龙头效应” |
| 内容来源:扬州日报 浏览次数:2020 更新时间:2014-11-12 | 从工业重大项目到服务业重大项目,从单体项目到项目集群,从产业基地到现代产业集聚区,一个个重大项目,正在持续释放“龙头效应”、“集群效应”,既有力地拉动着扬州经济总量扩张、改变着扬州经济版图,又推动了扬州经济转型升级、凤凰涅槃。 2012年9月,上海大众仪征30万辆整车项目正式投产;去年10月,潍柴亚星中高档客车、商务车、特种专用车项目正式投产;今年10月,江都江淮10万台皮卡及SUV项目正式试生产。至此,涉及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等多种整车车型,涉及多门类关联配套的扬州汽车产业三大板块初见雏形。 在广陵新城,文昌路南侧,江苏信息产业基地三期12幢、面积46万平方米的现代建筑正拔地而起;文昌路北侧,我市和天津泰达联袂打造,总投资90亿元、建筑面积达101万平方米、可容纳5万人就业的Y—MSD(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已经开工,它不仅创造了我市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规模之最,还创造了单个项目建筑面积之最。 据统计,1—10月份,扬州全市累计实施工业重大项目137个(在建117个,计划总投资1465.73亿元;竣工20个,实际完成投资211亿元);服务业重大项目108个(在建95个,计划总投资1136.18亿元;投产运营13个,总投资114.83亿元)。其中,当年新开工的重大工业项目40项、重大服务业项目38个。在137个工业重大项目中,汽车、机械、船舶等五大产业项目106个,占累计实施项目的80.3%。 从工业重大项目到服务业重大项目,从单体项目到项目集群,从产业基地到现代产业集聚区,一个个重大项目,正在持续释放“龙头效应”、“集群效应”,既有力地拉动着扬州经济总量扩张、改变着扬州经济版图,又推动了扬州经济转型升级、凤凰涅槃。 大项目就是“压舱石”,正向拉动区域经济总量扩张、化危为机 10月底,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联合发布扬州经济运行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8.64亿元,增幅居全省首位;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0%,实现增加值1055.06亿元,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外资利用、国税收入三项增幅分别列全省第5、第3和第1位。 “尽管宏观经济气候有点冷,但高涨的重大项目建设、投资热潮,为扬州经济集聚了厚实的正能量。”市经信委主任尤在晶说。去年,在造船、太阳能光伏普遍遇冷形势下,扬州投产了一批汽车、机械类重大产业项目,起到了经济发展“压舱石”和“稳固器”的支撑带动作用。 今年前10月,上海大众仪征工厂累计生产整车33.2万辆,同比增长27.9%,实现开票销售266.8亿元、入库税收2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9%和58.0%。这家2013年度扬州工业百强榜的“新科状元”,成为了扬州工业经济最亮的增长点。 一个大项目,造就一个新产业;一个大项目,催生一个新基地。总投资100亿元的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整车项目创造了扬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一年建设投产,一年接近产能设计。同时,在规划面积38.9平方公里的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零部件集聚区,它吸引了70多家关联配套项目“比邻而居”,总投资200多亿元,形成了一个“上海大众汽车板块”。 无独有偶。中国十大汽车集团之一的江淮集团在江都投资20多亿元,建设年产10万辆皮卡及多功能越野车项目,打造集团又一整车生产基地。江淮“整车效应”迅速扩大,周围已经集聚了6个投资10亿元左右的配套项目。 扬州大学秦兴方教授分析认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危机往往就是转机。扬州重新厘清了产业脉络,确立了汽车、机械、建筑、旅游、软件信息等具有扬州特质的五大基本产业。这些基本产业由于产销规模总量大、稳定性高和抗风险能力强,成为各类资本、重大项目投资的焦点和亮点。 走沿河,新项目热气腾腾:宝胜集团特种电线电缆项目总投资50亿元,进一步拉长“宝胜”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秦邮特种金属材料项目总投资50亿元……沿河地区实现了50亿元大项目零的突破。 访沿江,大项目顶天立地:江都中信泰富600万吨球团及码头、特钢生产加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华电火改气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北山潍柴亚星汽车工业园总投资100亿元;广陵一川镍业总投资115亿元;开发区永丰余纸品、尤妮佳生活用品总投资100亿元;化工园区燃机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105亿元、60万吨甲醇制烯烃(MTO)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40亿元……“百亿级”特大项目已布阵沿江。 市重大项目推进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经过近两年不懈努力,全市重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仅今年,全市共有10个项目入选江苏省重大项目名单,比2013年增加3个,正向拉动了全市经济逆势而上,“在宏观经济走低大背景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匹配性是江北城市中最好的几个之一。” “汽车是扬州人的痛,更是扬州人的梦。”如今,这梦已渐成现实。大众2013年达产、潍柴亚星2014年达产、江淮2015年达产,大众二期10万辆整车改造、30万台发动机项目已经开工……扬州成为一百万辆整车生产基地,指日可待。 机械装备产业是全市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级”重大项目带动下,机械产业正在孕育“三个百亿”增长极——以宝胜集团为代表的特种电缆板块,以牧羊和扬力为代表的机械板块,以秦邮特钢和振邮板材为代表的特钢不锈钢中板产业链,这些项目竣工达产后预计将新增销售450亿元。 “去年全市新开工50个重大工业项目、41个重大服务业项目,无一不是基本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扩补链项目。”市重大项目推进办一份报告显示,重大项目一方面“填补空白”,另一方面又带动关联配套企业落户。以扬州新增列统企业来说,到2012年末,全市工业列统企业256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367家;去年,则分别达到了2747家、872家,分别增长了7.3%和137.6%。 一个个重大项目,改变着城市的经济地理,夯实着城市的发展根基,彰显着城市的独特魅力,提振着城市的发展自信,进一步夯实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底气和实力。 大项目就是“催化剂”,助力产业发展筑高台、站高处 继铁路、大桥、机场之后,11月2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连淮扬镇铁路先行开工段施工图获国家铁路总公司批复,扬州所辖6个县(市、区)将全部通上高速铁路,特别是高邮、宝应将告别“地无寸铁”的历史,扬州全境迈进“高铁时代”,成为全省13个地级市中唯一县县通高铁的城市。 市委书记谢正义说:“连淮扬镇铁路将更加有力地推动沿江、沿河区域协调发展和中心城市‘一体两翼’联动发展,极大增强扬州承接和吸纳长三角创新要素和资源的能力。为扬州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要求,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更有利条件。”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改善,重塑了扬州经济地理,优化了扬州投资环境,增强了扬州对重大项目的集聚能力。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富帅”精彩出列,逐渐演变为扬州新一轮经济“增长极”、转型升级“方向盘”、三业结构调整“催化剂”,构成了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的靓丽风景。 总投资30亿元的环球金融城、总投资25亿元的江广智慧城、总投资30亿元的联创软件园、总投资25亿元的高邮波司登世贸国际广场……正在不断调轻、调新、调高扬州的产业结构。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扬州也展示了壮士断腕的豪气。高邮的蓄电池企业曾多达几十家,这几年下决心关停并转。正是以凤凰涅槃的决心,经过产业阵痛的高邮电池产业2013年迎来了新的机遇:全省唯一一家电池工业园获批。目前该园已落户5个10亿元和1个1亿美元的储能电池项目,这6家企业将陆续投产,年产值可达200亿元,将成为全省高性能电池特色产业基地。 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发展稳定性和协调性上来,把重大项目建设的立足点加快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的“项目为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近年来,这样的“扬州故事”书写不尽: 去年7月1日,我市与世界500强——中航工业集团正式签署重组宝胜协议,双方共同打造国内领军、国际著名,能同国际电线电缆巨头比肩竞争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从此,宝胜正式入赘“中航系”,涉足先进制造业的最高端——航空产业。 中化集团与扬州市政府、扬农化工集团,市政府与中煤科工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扬州企业与北京中关村签约铜杆项目、民用无人机研制等12个产业与科技合作项目。 去年10月10日,潍柴动力在扬州宣布,到2018年底,把扬州建成百亿级的整车、整机、小功率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届时,扬州将形成以上海大众仪征工厂、邗江北山工业园、江都商用车轻卡等汽车及零部件三大板块。 全面扩大和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被列为扬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一号工程”。根据安排,到“十二五”末,央企在扬投资项目要突破100个,投资总额达到2000亿元。 “530招商”成效显著。全球最大数控钣金机床和工业激光器生产商之一——德国通快集团收购江苏金方圆数控机床72%的股权。日清纺和德国大陆公司共同投资,在江都新上汽车EBS阀块项目。至此,扬州机械装备产业注入了“德国血统”。 既重视大项目的产业带动,更重视大项目的科技支撑、高筑平台,“两轮驱动”在扬州的实践证明:创新无价,升级没有“路径依赖”。 我市与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公司签署维扬经济开发区科技综合体建设协议;湖南金荣集团正式在扬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建“金荣扬州科技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将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办公、研发、中试、生产、商务等多方面需求。未来,邗江将出现两个大型科技综合体,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像启迪科技园、金荣科技园这样的大平台,在扬州正进入加速建设周期。以政府可控资金投入为主的市区“三区”、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万平方米,宝应、高邮、仪征10万平方米以上专业化、特色化科技产业综合体拉开了建设大幕。它们以优良的创业条件和服务环境,吸引着国内外一大批优秀科研院所、创新创业团队进驻扬州。仅去年一年,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落户就达12名,总量达38名,位居江北城市前列。 巢美凤凰来。2013年,扬州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人才回流现象,净流入大中专以上人才万余。去年扬州向省争取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总数和资金总量、“双创计划”入选人数等都位居全省第二。 科技人才的涌动,助力扬州催生航空航天材料、渔光互补发电、软件信息、汽车电子、机器人等一批新兴产业、高新产品;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63计划”、“火炬计划”和“世界最大”、“国内第一”、“地区第一”类项目正在扬州开花结果。其中,项目技术国内领先21项、国际先进4项。 “通过大项目的推进,帮助扬州化解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风险与挑战,更储备了未来的发展潜能。”市发改委主任范天恩说,嫁接重大项目,扬州产业和企业攀高枝、筑高台、站高处,正深度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 大项目就是“试金石”,锻造一支有闯劲、有豪情、肯吃苦干部队伍 “干部不苦,老百姓怎么可能幸福?干部不苦,要干部干什么?”3月3日,市委书记谢正义走进《扬州日报》“党报在线”。在与网友互动中,他说,抓大项目开工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一种工作手段,主要目的是以集中开工时间节点倒逼县(市、区)、功能区和机关部门,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这个压力、这个苦是加在各级干部身上的。” “看看这个项目的工地现场!”“拉近一点!”“换个角度!”这样的“视频飞检”场景,时常出现在市委常委会上。 自2012年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全市“头版头条”工作以来,扬州形成了“月度通报、季度观摩、半年总结、年终考核”的项目长效督查推进机制。在全市所有正在建设的重大项目现场,安装上360度旋转的摄像头,500平方米范围内的动向,都可以通过这些“千里眼”实时传到市委重大办的LED显示屏上、市领导的手机上。 高邮经济开发区储能电池园,距离扬州市委大院70公里。高邮市委书记韩方指着工地上一个摄像头说:“装了这个,我这边工地上是在打桩盖楼,还是在‘晒地皮’,市里掌握得一清二楚,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很大。” “过去,一年三次集中开工项目,有时候出现开了没动静的状况。”市重大项目推进办的同志说,这不要紧,凡开工的项目立即装上探头,一点都做不了假。这两年,大家注意到,扬州开工的项目越来越多了,但开工仪式越来越简化了。“假开工”现象更是完全绝迹了。 在市重大项目推进办的会议室,记者看到了3块展板:一块是“全市新开工重大项目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一块是“集中开工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表”,正常施工、未施工被不同的色彩笔标注了出来;还有一块,是“‘四新’(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项目分布情况一览表”。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四新”项目进展情况都要在媒体上公示。哪家哪条“开天窗”,当地领导直喊“脸上挂不住”。 严苛的考核和问责制度,确立了“第一标准”、“第一导向”的权威性。同样,也倒逼着全市上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凡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矛盾,必须想办法有门、破困局有招、解难题有术。 “重大项目建设,其实就是一个比学赶超的竞技场,一块地方领导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邗江区区长龚振志深有感触地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作风;督查、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最重要的是抓落实,最关键的是讲认真。 围绕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市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挂钩联系一个重大项目,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市有关部门逐项解决问题,暂时不能解决的也拿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全市上下开辟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高起点协调、高水平服务、高效率推进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重大项目建设领域不仅催生了一揽子“督查新举措”,又激发了一揽子“服务新招数”。今年,全市调整了重大项目考核指标,除了新开工指标外,增加了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等指标,市重大办对前两年竣工投产项目的开票销售、税收等进行跟踪,进一步明晰了“提升年”的工作导向。 2月8日,在连续13年出台民生幸福工程“1号文件”的基础上,扬州史上首份旨在提升服务水平、净化企业发展环境的“2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份经过市“两办”、经信委、法制办、物价局等多个部门历时大半年时间充分调研、联合论证的涉企服务文件,明确规定所有涉企权力经公示后才能施行;市本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废止;设立企业“安静生产日”,推行“首违不罚”和“容期整改”制等等。 市委优化办副主任徐宏宇说,针对企业反映办事难、收费多的现象,文件突出四个字:减、废、放、增。减的是政府部门的权力,废的是涉企乱收费,放的是企业活力,增的是发展动力。 对于服务重大项目、服务企业来说,文件不仅仅是“新规定”,更是“新治理”。今年以来,一些不规范的涉企收费、涉企执法行为受到了通报批评处分;因为存在违反文件的突出问题,一些单位负责人接受组织诫勉谈话,责成整改到位。仅7—9月间,江都就对全区涉企乱收费、乱检查的39家单位进行了集中专项处理。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大项目建设,犹如一个能力的考场,提振了党员干部组织发展经济的自信;大项目建设,又如一张作风的答卷,检测着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