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汇集电力专业领域技术进展和焦点热点问题,凝聚近百位电力行业权威专家智慧和经验的《CSEE专业发展报告(2018~2019)》与《CSEE专题技术报告(2019)》在2019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期间正式发布。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和学术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周孝信院士在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为报告揭幕。
舒印彪和周孝信为报告揭幕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路书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作为我国电力行业重要的科技社团组织,承担着时代赋予的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通过搭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打造精品学术载体为抓手,促进学术繁荣与交流,推动学科创新体系建设。学会今后将进一步聚焦学科专业领域内基础性、前瞻性科学问题和电力工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动力与电气工程学科创新发展,为能源电力的科技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业发展报告(2018-2019)》包括动能经济、电力市场、电力人工智能、继电保护、农村电气化、电力储能、核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电力大数据(中英文)等9个专业发展报告,报告总结了相关专业的技术进展,对比了不足与差距,提出了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和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建议。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题技术报告(2019)》涉及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新技术、特大型冷却塔结构及施工技术、水电机组健康评估与智能诊断技术、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行技术、大规模海上风电直流汇入电网关键技术、储能技术在城市电网中的规划及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市场交易中的创新应用、电力特种光缆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通信电源及电源监控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配电网接地故障保护技术等10项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针对性强,分析透彻,对相关技术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和应对措施。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曦东做了题为《学会学术建设的推进与思考—CIGRE技术报告的分析与借鉴》的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学会自2015年以来学术报告的发布情况,目前已形成以专业发展报告和专题技术报告为主的多种学术报告形式的定期发布制度。随后报告介绍了CIGRE的组织结构、50年来技术报告的整体情况,并通过分析CIGRE技术报告的组织方式、选题过程和工作模式,为学会今后的学术建设工作和进一步提高学术报告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报告宣讲环节,9位报告专家代表分别对5篇专业发展报告和4篇专题技术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技术部主任张显介绍了《电力市场专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电力市场建设实践也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市场专业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也促进了该学科的不断完善和繁荣。本专业发展报告顺应电力市场专业学科发展、电力市场建设实践的大背景环境,首先梳理了电力市场理论技术相关成果,包括电力市场模式选择、电力市场监管机制设计、电力市场运营关键支撑技术、电力市场交易重要标准规范等;同时归纳借鉴国际电力市场技术先进经验,以期为未来开展电力市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另外,本报告展望分析了电力市场专业发展趋势,尝试探讨了未来更为成熟的电力市场体系;最后,通过分析驱动电力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建议。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力对《继电保护专业发展报告》进行了解读。随着新能源发电、FACTS、直流输电等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和输电效率的同时,原来稳定性较好的电网重新进入了一个稳定风险相对较高的时期,对保护控制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发展报告以继电保护的技术及业务链为主线,从发电、输电、配电等角度,对当今国内外继电保护在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和配电网领域的技术现状、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包括电网故障仿真分析及特征识别技术、继电保护新原理与算法、发电侧保护控制技术、继电保护检验测试及评估技术、保护设备运维技术和继电保护装备技术等。旨在为提升新型电网的安全防御手段、提升保护控制设备运维的精益化管理水平以及装备制造水平提供技术参考。
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与采购部高级主任工程师毛正雄介绍了《核能发电专业发展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核能发电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压水堆核电技术、重水堆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快堆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化堆核电技术、熔盐堆核电技术、核聚变技术;通过各技术方向基本情况介绍、国内外核电技术研究情况比较,提出世界和我国核电发展的八个趋势,及各技术方向我国未来五年或更长时期内新的发展战略;结合各技术方向国内外的差距,以及国内现有技术发展现状和不足,分析出我国核电发展的驱动力,及影响我国核电技术发展的六个主要因素,并最终提出了七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核能发电技术中长期发展建议。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电工程部设计大师孙锐对《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发展报告》进行了解读。太阳能热发电(也称光热发电)是通过反射镜将太阳的直接辐射聚集在吸热器上,加热吸热器中的吸热介质,将光能转换成热能,再利用汽轮发电机组(或涡轮发电机组)发电。光热发电最主要的技术优势是配置了储热系统,机组的发电功率稳定可靠,可以实现连续24小时发电,并具有优良的调节性能。光热发电作为一种集发电与储能为一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具有机组出力稳定可靠、运行调节灵活的技术优势。光热发电机组可以参与电网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同时,为电力系统提供转动惯量,有利于维持系统频率稳定。在电力系统中光热发电机组可以替代燃煤机组,承担基本负荷或高峰负荷,可以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比重,同时,可以有效减少高比例风电和光伏接入的电力系统对储能电站容量的需求,在我国的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邱新平对《电力储能专业发展报告》进行了介绍,报告结合各种储能技术类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技术原理简介着手,分别描述了技术特征、发展进程、储能本体指标与应用指标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储能系统集成与应用的关键技术要点,介绍了储能领域相关的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对国内外技术趋势调研,针对每一项储能技术展开了深入的趋势发展分析,提出了未来储能本体技术预期路径与储能应用技术发展趋势预判,初步形成本专业领域的学科发展脉络;最后,从发展内驱与外因等多个角度阐述了未来储能技术的创新发展机制,并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储能行业发展,开拓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市场,积极布局储能技术前沿,推动原创。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主任唐飞介绍了《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新技术应用》。本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现役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主力机型的情况和特点,结合国家电力示范项目的建设以及设备制造厂的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对63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高低位布置等新技术从技术特点、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煤电机组材料、阀门辅机的国产化情况,同时配合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方针,探讨和分析未来我国超超临界机组在“走出去”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能为燃煤机组的发展方向起到指导意见。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机组运行保障事业部高工周叶介绍了《水电机组健康评估与智能诊断技术》。本报告从研究机组正常运行状态的特征参数入手,提出了建立特征量健康样本的理论与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机组运行状态进行健康评估和性能退化趋势预测。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水电机组故障诊断研究成果,将70种机理清晰、征兆明确的常见故障分为机械振动故障、气隙故障、局部放电故障、机组运行参数故障四大类别,建立了基于规则推理的智能诊断专家知识库,实现了70种水电机组常见故障的实时诊断和自动识别。以三峡集团公司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为例介绍了集成化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通过标准化数据平台的集成,实现了状态信息的共享和多信息的融合诊断。通过建立机组运行状态健康样本库,实现了机组运行状态的实时健康评估和性能退化预测,取得了很好的工程实用效果。
南方电网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科研管理部主任卢志良介绍了《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行技术研究专题报告》。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特高压骨干网架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跨区域互联电网,实现高电压、远距离、大容量电能输送,解决一次能源与需求呈逆向分布矛盾、电力系统稳定及可靠性问题的重要手段。近20年来,我国先后建成±500kV、±800kV及±1100kV电压等级直流输电工程,柔性直流输电等新型直流输电工程也相继建成并稳定运行。本专题技术报告旨在对直流输电技术,尤其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及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运行技术进行总结与分析,包括系统运行参数,直流输电主设备的运行风险及控制措施,运行维护机制与策略等。为后续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系统成套设计、设备设计制造、工程施工和运维等环节提供借鉴,提高其稳定运行水平及可靠性。
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徐丙垠介绍了《配电网接地故障保护技术》。近年,国内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接地故障保护技术得到持续广泛关注,且趋于多样性。本报告主要内容:国内外配电网接地方式、接地故障保护技术现状和发展历程;接地故障分析方法与保护技术基本原理;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暂稳态特征、选线、保护与定位隔离技术;小电阻接地系统接地(重点是高阻接地)故障高灵敏度保护技术;近年行业关注的新型配电网接地处理方式及其对应的接地故障保护方法;不同接地方式配电网故障特征、保护方法对比,新建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与已有系统接地方式改造的建议。本报告梳理相关技术概念,通过客观全面阐述不同接地方式与接地故障保护方法的技术特点,为供电公司在配电网接地方式与接地故障保护技术的选择与改进时提供依据。
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和参会代表进行了现场提问,与报告专家围绕我国核能发电的发展形势及困难、太阳能热发电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我国未来煤电增长空间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学科发展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涵。近年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充分发挥学术工作委员会、各专委会及会员单位、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及广大会员的专家智力优势,积极探索建立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常态机制,形成了包括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发展研究和专题技术报告编撰体系,探索建立了学科发展研究成果发布制度,定期面向社会发布学科发展、专业发展、技术发展路线图等系列研究报告。从2015 年起,至今已累计出版了62份学术报告。
本次学术建设发布会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林铭山主持。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剑波院士、副主任委员梁曦东、孙正运、孙锐出席会议。近200位业内专家、科技工作者及多家媒体记者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