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经济版图和竞争力的重要核心,而智能制造则是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动能。为了让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全力助推江苏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一批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集萃智造)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户南京市江北新区研创园。
它们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着力点,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以重点产业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正逐渐成为江苏乃至全国智能制造创新产业链当中的重要一环。
政院携手,扎根制造产业集聚核心区
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三年多前,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骆敏舟智能制造核心团队与南京市江北新区共同发起成立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工商注册为“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成功落户南京市江北新区研创园。
“其实当初我们考察过国内很多城市,但是经过综合分析最后还是选择了南京市江北新区,三年多来,我们正与这个年轻的国家级新区共同成长。”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战略投资中心总监孙岭告诉记者,一方面,智能制造必须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全流程的智能化为切入点,以端对端的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而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一员,制造业基础十分雄厚,是智能制造“生根发芽”的沃土;另一方面,南京市与江北新区提供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力度也为机构发展提供了帮助。“此外,新区周边科教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利于为研究所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血液’。”
服务中小,提供全流程系统集成方案
所谓智能制造,其实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等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和模式的总称。
江苏是以中小企业为发展主体的制造业大省,然而,创新能力不足、用工成本升高等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亟须新型研发机构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加以科技赋能。
“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研发。我们研究所是中小企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方案的供应商,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从诊断、方案、实施到调式等一整套专业化改造流程。”孙岭说。
据了解,集萃智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与部分企业签订30多项横向研发合同,开发出1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开发了10多个新技术和新产品,包括协作机器人、穿刺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低速无人清扫车、智能化护理床等;获批纵向项目50多项,包括国防创新特区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重点项目在内合同4000万元,现在机构已经获批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江苏省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江苏省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集萃智造累计孵化企业33家,并有多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更有多位企业负责人入选“创业江北”“创业南京”等人才计划。集萃智造通过共享空间、共享服务的方式为创业者节省时间、少走弯路、营造创业者聚集效应,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帮助中小企业迅速壮大形成规模,为社会孵化培养企业和企业家,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创新模式,突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藩篱
“许多过去出台的政策,都是设法提高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却未把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交给科技人员。”江苏省产研院党委书记胡义东说,江苏省产研院提出,研发机构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国有,研发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归属团队控股的运营公司。
地方政府出“大钱”、持中股,产研院出“小钱”、持小股,研发团队出“零钱”——新办法把机构的发展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捆绑起来,盘活了科技资源。据悉,集萃智造的科技研发团队占有公司60%的股份,而南京江北新区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分别持股25%和15%,在这种新型研发机构模式下,“多劳多得”成为新规则,团队积极性持续高涨。
“瞄准传统技术研发体制机制、技术转化、资源整合等关键‘痛点’,推倒创新障碍点,突破体制机制的藩篱是我们研究所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点。”孙岭介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据悉,集萃智造已经引进了包括海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在内的20多位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育聚了120多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有多年开发与管理经验的核心团队。以人才为本,以科技赋能,集萃智造正携手江北新区推动南京制造业向“智造”不断迈进。 |